当前的位置:网纵会展网 > 产业频道 > 焦点人物 >

沙克仲:“会展培训”应该培训什么?

编辑:沙克仲来源:今日会展 发表时间:2015-11-12关注 次 | 查看所有评论

内容摘要: 近年来,国内会展业发展迅速,但会展人才培养相对市场发展来说总体上仍稍显滞后。目前,部分会展企业和机构已经认识到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加大了对人才培育的投入,其中除内……

近 年来,国内会展业发展迅速,但会展人才培养相对市场发展来说总体上仍稍显滞后。目前,部分会展企业和机构已经认识到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加大了对人才培育 的投入,其中除内部培养外,还包括参与社会上的会展培训课程。与此同时,会展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对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推动会展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今日会展”也开辟了“人才频道”,发布各类会展培训、教育和招聘等信息。

360截图20151112141250484.jpg

目前,国内会展培训市场有什么特点?参加培训的人员更爱听什么内容?《会展论语-今日访谈》邀请了北京圣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沙克仲先生做深入探讨。

今日会展:您认为当前的会展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与现实的会展市场需求是否存在脱节?您有何建议?会展培训如何才能够弥补传统会展教育的不足?

沙克仲:从会展单位或企业的招聘情况来看,我认为脱节的现象还是存在的,表现在会展专业的学生在应聘方面并没有优势。据我了解,有关会展组织机构和会展企业招收的会展专业的学生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会展专业的目的和优势就体现不出来。

实际上,会展教育是我国总体教育的一个缩影。在应试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可能走得比较极端,在会展方面也是如此。

我 认为关键问题就是要把握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者之间的“度”。大学教育要适当的分科,但是又不应该分得过细。原则上,从大的方面进行分科是必要 的,比如金融、文学、财务、数学、物理等等方面。但是,是不是要细分到每一个相对小的行业?那就需要认真考虑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否需要会展教 育?这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会展教育也和其他学科一样面临着怎么把握这个“度”的问题。

201407161358334123.jpg

在 这个方面,我建议会展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要相对宽泛些。我主张采用“大会展”的概念。什么是“大会展”,我觉得跟国外比较常见的“event management”比较像。“event”是指什么?我觉得它包含了展览、会议、节庆活动、企业会议等等,中国其实是没有“event”这个概念的, 如果我们想把这个词直译成中文的话,可能翻译成“活动”比较准确。但在中国是没有“活动管理”这个概念的,就相当于我们直接硬造了一个词。因此,我觉得我 们还是应该用我们比较传统的说法,也就是“会展管理”这个概念,会展不应该仅仅是会议和展览的简单组合,而应该是包含其它各类活动的广义的概念。我们讲的 “会展经济”,也应该是一个大的、广义上的概念。

除了以上对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之外,我认为会展教育还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首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之外,还要重点加强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就说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我认为现在的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在学校应打好基础。

3309-110Z221132119 (1).jpg

第 二,要抓好基本功的培养。这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比如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单位还是很看重中文写作能力的。另外,外语能力的锻炼也很重要,现在我们 正处于充分国际化的时代,新毕业的学生如果外语基本功不好,这是很遗憾的事情。特别是会展行业,很多展会都涉及到国际化的问题,外语能力很重要,也很必要。当然,作为会展专业的学生,还应该了解营销、项目管理、销售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会展管理需要的基本知识,一些概念不用死记硬背,但要对营销、项目管理有个基本的理解。

顺 便说一下展览策划,因为关于展览策划的话题业界议论比较多。做展览策划的关键就是要发现市场的潜在需求,然后去配置、组织各方面的资源,这就需要有一定的 阅历和经验,因此展览策划学生是干不了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学生去了解展览策划这个工作背后的逻辑和方法,让他们了解在做展览策划的时候,应该从哪些角度去 考虑问题等等。因此,我认为展览策划课程可以有,但不必独立设科目,可以放到项目管理课程里,作为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内容。

最后,我认为会展培训很难弥补会展教育的不足,因为培训的定位和功能是和教育不一样的。会展教育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识,会展培训就很难解决。比如CEM课程,如果没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听起来就比较困难或者根本就听不明白。

今日会展:您对国内会展培训市场的现状有何看法?您觉得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360截图20151112140639186.jpg

沙克仲:对于会展培训市场的现状,我有几个看法:

第一,培训市场越来越大。原 因就是我们会展经济在不断的增长。比如,各地都在兴建新的场馆,场馆越来越多。展会数量总体上也在保持增长。展览企业的数量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但我相信 也在增长。很多地方又成立了地方性的展览协会,这些协会的职能之一就有培训。所以我觉得展览培训市场越来越大,需求也越来越多。

第二,培训的主体越来越多。现在不光官方机构在做培训,民营企业的培训机构也在做培训。总体来说,培训的主体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也在增多。

第三,培训市场更加细化,更加专题化。过去培训比较强调系统化和全面性,CEM就面面俱到的照顾到会展组织操作的各个层面。而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更加专题化、细化的培训,成为了CEM的补充,比如专门的销售培训、基于移动端的营销培训等等。

对 于会展培训的未来发展趋势,我觉得首先培训主题会更专业化和细化,其次是往订制化方向发展。未来我们的培训应该根据企业、协会等的要求和特点来进行内容上 的设置。比如,以销售为导向的公司,可以重点进行一些销售方面的培训。对于一些成熟的展览会的组织者,可以更注重一些运营或营销方面培训。

再次是培训的形式会逐步多样化。中国人比较习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但现在随着我们跟国际接轨,研讨和互动的形式在逐渐增加。其实研讨会本身也有培训的功能。

今日会展:当前的会展培训还存在哪些问题?

沙克仲:我 觉得首先就是怎样提供更有针对性、更灵活的课程或议题。这是目前国内一些培训机构需要更进一步去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同时,培训机构要了解参加培训人员的需 求是什么?困惑是什么?他们从事的具体工作对他们有什么要求?从我个人经历来说,经常性的问题就是对被培训人的信息了解比较少,这就有可能出现我们讲的内 容和被培训人的需求不匹配的现象。所以在参加培训前,主办机构可以把工作做的更细致一些,多提供一些参加培训人员的相关信息。

今日会展:您觉得目前会展市场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沙克仲:我觉得目前会展的组织机构和企业更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也就是能够挑起担子的项目经理。对于新员工,则是需要基本功比较扎实的学生,这种类型的学生大多学习能力比较强,上手比较快。

今日会展:曾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国内有些会展教师对会展行业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对于这种现象,您有何看法?您认为优秀的培训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沙克仲:这种现象我也有所了解,这不仅仅是会展专业独有的问题,这是我们国家教育领域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教育界和和市场或者说产业之间人才流动的问题。

我 曾经在美国杜克大学有过一段学习经历,这个经历让我对中美教育都有一定的认识。比如,在美国教我们《领导力》的老师曾经在企业担任过总经理职务;讲《公共 政策》的老师,曾经给戈尔的竞选团队当过顾问。这些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但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讲课也不会脱离实际。美国的大学和社会上各个领域之间人 才的流动性很强,老师多半都有着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里接触社会的活动也很丰富,通过各种交流会或报告会都会接触到各个领域的专 家,有可能今天邀请了世界银行的专家来给大家交流全球经济的问题,过两天又会有联合国某机构的人员过来讨论其它相关问题,学生和社会也会有比较充分的沟 通。

而我们学校的人员则比较固化,和外部的机构、企业人员的流动相对较差,这样就有可能出现学校对社会、对实业了解不多,对市场上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不了解。

这属于教育体制的问题,短时间内是没办法改变的,目前看来只能通过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来尽量弥补。

今日会展:您是否关注国外的“会展培训”?和国内有什么不同?是否有借鉴的意义?

沙克仲:国外会展培训和我们在细节上的差别是有的,但在大的框架上差别不大。我参加过德国 Ravensburg的培训、美国的CEM课程以及德国科隆大学的培训。我觉得国外培训对我们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体系方面。

2003 年我们开始做培训的时候,还缺乏基本的框架,通过向美国、德国同行的学习,才算对会展培训的体系有了一个比较深的认识。当时我们引进的CEM培训,在课程 设置上和培训的框架上,就借鉴了国外很多经验和方法。当然,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本土化的努力。比如加进了一些关于整体会展经济分析的课程,引导学员如何从宏 观上看待会展行业,让学员了解展览组织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国内外的格局等等。

我们目前的会展培训在内容上已经跟国外没有太大的差别了。如果要说区别,应该是他们形式上更灵活一些。而我们的培训一般是老师讲的比较多,学员负责听。当然这和我们的文化习惯有关。

群友提问

360截图20151112140808555.jpg

张凡(大连北方国际展览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请沙总谈一下企业内训和外训的关系。

沙克仲:企业内训的好处就是更有针对性。因为企业更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员工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从社会上寻找相应的培训机构或培训师来做培训。如果企业内部有这样的人才,也可以自己做培训。

企 业内训和外训的关系,相当于一个服务外包的概念。内训从成本考虑或许会更有利一些,如果企业规模比较大,需求又很具体,可以考虑做内训。除此之外,外训一 般是更好的选择。外训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让员工和其他机构或企业的人有个全方位的接触和交流,这种交流对拓展学员的视野会有好处。总之,企业在决定是做内 训还是外训的时候,要权衡以上这些利弊因素。

朱立文(亚洲财富论坛秘书长):作为CEM的引进者,怎么样认知它的创新与发展?

沙克仲:朱秘书长提到的问题很现实,CEM引进了这么多年,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我注意到主办方也在尝试对培训做一些微调,但这些微调够不够,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群友讨论

240446-140GFH43314.jpg

徐惠娟(无锡贸促会会长):我 曾在大学当过十多年老师,后来在政府部门工作,现在也做会展管理及项目。会展人才需要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需要坚持和激情,需要行业、专业知识和营销策划 能力。高校的教育只能打基础,关键要在实践中历练和不断学习。会展没什么太高深的理论,实践经验很重要。成功的会展企业家和经理应多到学校讲讲课。

沙克仲:我十分同意徐会长的说法。在大学当过老师,又在政府部门工作过,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经历。对一个复合型的人才来说,开阔眼界很重要,社会也需要这样的人才。让会展企业家、会展职业经理人到学校来讲课,我想对会展教育也会有帮助。

蓝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据我了解,有些企业家和专家是有想法到大学里做老师的,但是现在学校进人条件越来越苛刻,需要博士学位和副教授以上的职称,这就严重阻碍了行业和教育界之间的人才流通。

杨荫稚(上师大旅院):阻 碍国内教师与行业结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高校教师考核和评价体系,教师不得不去应付这些考核和评价,此考核和评价的核心是纵向科研项目和核心刊物论文,而 对为行业服务的校企合作项目不认可或评价很低,老师们不得不舍后者而求前者。其实老师们包括学校领导都有积极性让老师产学结合,可是那样各种考核和评估通 不过。

沙克仲:我们做企业的或者做实业的也应该多跟学校做一些交流,会展行业里有些事情是可以让学校介入的,学校在研究能力等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有些课题是可以委托学校来做的,这是个互利互赢的事情。

马国宜(赛诺迅会展培训):我 合作的英国老师来自于行业,但理论体系非常完善,知识结构很新。美国老师讲究教学法和课堂规划。我和美国老师一起讲mpi在中国的培训时,对他们培训的规 划感受深刻。而德国老师则和实践结合很多。培训不等同于仅是老师讲述课程,培训师除了要懂行业,也需要懂教学法。而学校的老师则需要真懂一些行业。

对于培训师的素质,我觉得需要有比较强的逻辑能力、表达能力,实践经验和完善的理论体系也很重要。此外,还要有新知、新体验,老师需要带着大家接触新的领域,所以应避免知识老化,要不断追求新知识以及体验自己要讲的主题。

袁文(武汉国博中心自办展):很赞同展览策划放在项目管理上讲,知晓策划内容和主要应用工具。培训应有针对性,了解需求方是培训初衷。

王春雷(SUIBE IEMS):眼下最重要的是通过落地的合作项目,推动会展业的产学研融合,这对业界和院校都将大有裨益。关于培训,我们要尊重多元化,在目前中国会展业的行业管理和市场格局下,尤其如此。Market talks。在此基础上,再来逐步规范。

(转载自今日会展)

投稿到该栏目 | 展会入驻

找展会信息,就上Vanzol.Com

你可能还喜欢
也许您感兴趣 更多
产业新闻 - 焦点人物 - 会展知识 - 会展营销 - 展商名录 - 会员专区 - 新闻中心 - 品牌展会 - 会展视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