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张珺很忙。在约定的专访前半小时,他还和公司高管开了一个业务短会。再往前一小时,他刚刚从上海飞回武汉。
武汉尚格展览集团在业界已很有名气,即便拿到全国去也是响当当的一块牌。然而,其董事长张珺觉得,这些都是他和他的员工努力创造来的。于是,他们不能停下忙碌的脚步。张珺说,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努力、坚持、执着,就是他们成功的方式。18年来逐渐形成尚格的“十六字”精神志存高远,旷朗无尘;坚忍不拔,生生不息。
这也是尚格展览的企业座右铭。它来自山海经中的典故“夸父逐日”。
锁定目标广告业走出会展大腕
尚格的标识为“sungoal”,黑红色的字体交融,字面意思为“太阳和追逐”。“那是我们董事长一眼挑中的LOGO标志。”这是尚格员工人人都知道的事。
这个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了尝试和转变。最初时,张珺下海,走的是广告业的道路。
回忆起当年下海创业的事,张珺用了“冒险”两字。1993年,刚走出大学校园的他专业对口,进入一家省级媒体做记者。那时这个职业让人很“有面子”,辞职创业确实需要很大勇气。
张珺最终还是这样做了。他下海注册了自己的广告公司,规模很小,只有3名员工。“我在汉口利济北路租了一间14平米的小办公室,就算开业了。”
不过起步时很顺利。创业没多久,张珺就看中卡拉OK在当时老百姓娱乐生活中的火热程度,与电视台合作,策划举办了“镭射歌曲电视大奖赛”。同时,他利用这次大奖赛的机会针对性地招商,得到一家无线话筒厂商的巨额赞助,为他的公司带来一笔不小收入。
按照普通人的想法,广告业如此好赚,应乘胜追击,可张珺没这样想。“只有寻找一个新兴行业作为创业的终极目标,才能让公司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此后,在一次广东的订货会上,张珺受到启发,发现了会展的经济效应。目标就此锁定,他也成为武汉最早闯入展览业的创业人。
首展亏五六万 总结教训成为领头羊
锁定目标后,张珺也遇到过挫折。
“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一开始就没摸准门道,吃了亏。”1996年,武汉甚至没有专门的会展场所,张珺初次尝试办展,选定了武汉港的售票大厅,举办了首届全国鞋类鞋材皮革商品展览会,这是尚格的第一展。“这场展会我亏了五六万。”张珺笑着说,当时没经验,到处做广告,派人去外地招商,这些都花了不少资金,以至于赚得不如花得多。
在这次初尝经验中,张珺总结出了举办会展的方法。“举办展览分为展前、展中、展后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做法。”张珺意识到,广告投放在展前要投专业刊物,吸引展商,展中要投到大众媒体,吸引人气,之后还要为展商跟踪服务。到外地招商,应招聘当地人,不仅效果好,还能节约大笔开支。此后,张珺的展会越办越顺,越办越大,这条路一走就是18年。
“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说,18年真是不容易的事。”张珺有些感叹,根据全国最新的统计资料,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尚格却在如此高的淘汰率中活了下来,成为行业领头羊。
展地变化 72小时500家参展商大转移
说起引以为豪的华中车展,张珺忍不住想起今年车展上的一场壮举,用会展业内的话说,那是全行业的一次奇迹,也是尚格危机公关能力的真实写照。
今年5月,第十届华中车展定在武展举行,开展前三天,张珺作为主办方得到消息,政府要重新整理新武展门前的搭建物,车展需移师到武汉国博中心。“当时,我的脑子嗡的一声,只有三天时间哪来得及。”张珺记得得到通知时,已有展商开始搭建展区,也有不少展商将展出的产品运到了武展门口。
很快,张珺整理好思绪,通知所有展商停止一切布展工作,转移到国博。“这不是简单的转移,还有很多解释和处理工作。”张珺说,移师新国博后,展商原定的展区地点发生了改变,展位的大小及方位,以及价位都会发生改变。这无疑让参展商感到非常恼怒。另外,前期做的大量宣传工作也全部作废,要重新投广告通知观众前往新的展馆观展。
张珺算过,今年车展的品牌有百余家,参展厂商有500多家,“仅门票和另外发广告的费用就让我们至少损失了三四百万元。”好在,车展最终取得空前效果,不论观展人数还是现场成交额都创历史新高,许多前期感到不满的参展商也连连赞叹。
直到现在,尚格员工一提起这次车展惊心动魄的72小时都还紧张不已,他们都说,遇到困难不放弃,才成就了华中车展的辉煌。
华中车展的成功壮举,对尚格而言是值得记录的一笔,但对张珺来说,也是未来发展的希望。
“未来,我还会继续让公司向全国扩大,全面推进连锁办展模式,逐步走向资本化运作的道路。”张珺笑着说,作为武汉的本土企业,有人问过他关于新楚商精神的含义。他认为,湖北企业不该满足于立足本地,更应该放眼全国,专注并执着地坚守一份事业,把新楚商精神带到全国各地去。
原标题:创业路上追逐夸父精神 目标广告业走出会展大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