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网纵会展网 > 产业频道 > 产业新闻 >

会展业“展能过剩”,亟待由大变强

编辑:刘雪云来源:网纵会展网 发表时间:2017-04-05关注 次 | 查看所有评论

内容摘要: 中国每年的展会数量超过9000个,但缺乏国际知名展会企业和知名展览 会展业展能过剩,亟待由大变强 进入3月,会展业又迎来了传统办展旺季,各种类型的展会在全国各地四面开花,一……

  中国每年的展会数量超过9000个,但缺乏国际知名展会企业和知名展览
  会展业“展能过剩”,亟待由大变强
  进入3月,会展业又迎来了传统办展旺季,各种类型的展会在全国各地四面开花,一方面显示了会展行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整个会展市场无序竞争的困境。业内专家呼吁,我国会展业已经出现“展能过剩”,亟待整合调整。
  展会过剩市场无序
  从跨入新世纪开始,我国就提出了“会展经济”的概念,主要包括展览、行业大型会议等,其上游是展馆等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下游是会展业所服务的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2014年,我国会展业直接产值约4200亿元,已经具有相当规模。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每年的会展数量超过9000个,是世界上展览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欧洲、北美之外全球最重要的会展市场。
  早在2012年,全国拥有可供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会展场馆就超过300个,总面积达到1237万平方米。此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等大型场馆纷纷建成,让我国会展场馆建设更加趋于大型化。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拥有如此大的市场规模和得天独厚的基础设施,受限于行业的粗放式发展,中国的会展业办展质量和效益与这一庞大的规模无法相称。
  据了解,我国在国际上知名的展会凤毛麟角,展览的层次普遍较低。由于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展会选题雷同、重复办展、规模偏小、品牌影响力低等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展览、展会甚至最终沦为“大卖场”。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从全国会展的展馆建设情况来看,目前各地都在不遗余力大建展馆,已经出现了过剩局面。据统计,目前我国会展场馆的利用率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几个一线城市能达到50%以上外,其他大多数城市的会展场馆利用率在20%左右,全国会展场馆的平均利用率不足25%。
  兼并整合追赶国际
  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及入行门槛较低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会展业散、乱、小的局面越来越严重。
  “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许多中小型企业纷纷进入这一行业后,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产能过剩’。”中机国际总经理韩晓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从办展水平来看,我国会展企业与国际一流会展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整体还处于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现状。需要尽快培育几家在国际市场上知名的会展企业,打造一些国际知名的会展品牌。”
  在这种背景下,兼并重组等行业整合也悄然进行。3月25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下属展览企业中汽国际对外宣布,在整合集团另外两家展览业务的公司后,该企业正式更名为中国机械国际合作有限公司(中机国际)。与此同时,企业也将扩充自己的业务范围:从单纯以汽车领域的展览为主,向整个机械工业行业展览为主转型,并努力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会,向国外扩展自己的业务。
  在中机国际董事长张福生看来,中机国际的整合,恰恰是中国会展业发展到现阶段的迫切需求。
  会展业在国外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1890年,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就开始涉足这一行业,欧洲也成为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00多年的积累,目前欧洲会展经济整体实力较强,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是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这些国家的许多展览企业,在国际上都具有很高的地位。
  “中国的会展业还处于一个由大变强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也在努力地追赶国际会展巨头。” 韩晓军说,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在配套服务、门槛制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给予更多的规范,同时减少一些影响行业发展的限制。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中国的会展企业在海外办展越来越多。业内专家认为,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化发展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提升国内项目的国际化水平,而是拓展中国会展产业的国际化市场,以及由此带来会展产业国际化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中工网记者 孙喜保)

投稿到该栏目 | 展会入驻

找展会信息,就上Vanzol.Com

你可能还喜欢
也许您感兴趣 更多
产业新闻 - 焦点人物 - 会展知识 - 会展营销 - 展商名录 - 会员专区 - 新闻中心 - 品牌展会 - 会展视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