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会展界即有两类不同属性的人存在,即显性大咖和隐形大咖。无论会展企业还是理论研究领域,那些叱咤风云、运筹帷幄之士,抑或数典论道、挥斥方遒之贤,可谓之显性大咖。同时,还需时时关注,在泱泱会展潮中,一批中流砥柱砥砺前行,将会展玩得纵横捭阖、意致淋漓。目前正值中国会展业风生水起之际,更应追寻和挖掘这类隐形大咖的生态规律,以为实践服务。
闻者要问,哪类人属于隐形会展大咖,他们的生态规律和存在方式如何,究竟从他们的身上又应该学些什么?
这需从会展产业的分类说开去:两条主线,即展览与会议。
从国情的角度看,一类服务于国家对外经贸拓展的需求,最早代表国家组织国内优质企业和产品,分赴海外展览展示,推动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随着改革开放和体制变迁的演化,他们中的一部分走向了领导岗位,一部分经过市场机制的颠覆,奋战在展览一线,还有一部分紧随市场经济的脉搏,以职业经理人、合伙人等多种身份,参与到中国会展市场启动与分割的角逐。
常言道,看一个人能走多远,需追本溯源探查其原生态家庭。上述隐形大咖,他们身上同样被深深植入中国会展文化原生的个性。无论走上何种岗位,即使不在一线,依然关注并用国际化和中国特色的思维影响着中国展览文化。其中一批走在改革开放潮头之上的专业人士,身上有着浓厚的民族情节,同时又受到国际展览文化的洗礼,身不在体制外,人却系会展业,三缄其口,隐于会展江湖。
而更多的一类则隐于产业会展当中。这些人大多具有“天之骄子”的原生背景,又具有“胡服骑射”的革新之举。他们在面对国际化和市场化的新生存环境,重新焕发青春,成为追随的典范,产业链下游“趋之如骛”的膜拜对象。
这类组织机构和操盘者,几十年来浸润于与其相关的产业或行业,更热衷于为展览所在的行业、产业代言。一言以蔽之,他们很少与会展圈人“玩儿”,他们“玩”他们的机械、他们的汽车、他们的猪马牛羊、他们的文房四宝……就是不在会展人的眼前晃悠。间或看到他们的身影或信息,也是通过某承接城市的官方窗口或媒体平台。
接下来,我们将视角转入会议行当。
随着微信的迅猛发展,会展人的手机常会接收到经过专业梳理的系统而规范的行业规则与常识。这类规则的源头、规范者和践行者在哪里?事实上,他们不单是行政规范的制定者和践行者,更是通晓国际惯例的实操者。他们编写的规范礼仪、程序手册,称得上是中国会议服务的典范,完全能够当做会议服务企业的操典。他们在中国行政体系沉淀和积累的经验,使其会议技术操盘具有规范性、典范性、系统性、国际性,是中国会议业的一笔巨大财富,而其中具有多年国际会议承接经验和梳理完善程序的业内人士,将不再仅仅是一位行政官员,就行业而言,他完全配得起会议大咖的美誉。
鉴于此,从他们之中可以看出一位成功的展览组织者,在深谙展览规律和技术的同时,首先应成为展览题材所在产业或行业中驾驭有度、高屋建瓴的领航者,如此策划和组织的展览和配套活动才真正具有行业引领者的地位,才能推进展会不断焕发生机和生命力。一句话,他既要成为一位展览专家,也要是一位产业、行业专家,如此才可让展览的价值真正得到彰显与回归。
同样的道理放置于会议领域,在会议题材的选择与策划、会议服务的执行方面,更应向行政操典中探寻有价值的内容,并将政经、产业、企业的会议提升到符合国家战略规划、产业需求和国际性政商游戏规则中去,提升整体的策划和服务水准。如此,中国的会议产业才具大格局,有大作为,而不仅仅满足于落地经营。
更深一步来看,隐形大咖应根植于产业和市场需求之间。如同产业会展的倡导者、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所说,产业是会展的灵魂和本质,会展是产业的形式和载体。如果说会展是个江湖,一切显性和隐形的会展大咖都将在产业会展这片新蓝海中伫立潮头。此时,则已无显隐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