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
一年一度的圣迭戈漫展(San Diego Comic-Con)昨日(7月14日)结束。作为隔岸观火的群众,无法体验现场的热闹,从网络和其他媒体获得的信息,也是只鳞片爪。对于这一流行文化界的盛事,你可能有许多问题,本文仅试图解答其中一些最重要的。
首先,圣迭戈漫展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值得关注?
漫展当前的官方全称,其实是“国际漫画大会:圣迭戈站”(Comic-Con International: San Diego);“圣迭戈漫展”(San Diego Comic-Con,简称SDCC)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名号,粉丝最熟悉而被沿用至今。按照官网的解释,漫展的目标,是通过展览的形式,庆祝漫画对艺术与文化的贡献,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并爱上漫画及相关艺术形式。
所以,漫展虽然以漫画为基础,但从一开始,就不仅仅关注漫画出版物;漫展如今已成为一个涵盖电影、电视、游戏、玩具、出版等多媒体领域的庞然巨物。但其核心依然未变:那就是力图在所有相关领域,成为粉丝之间以及他们与专业内容创作者之间的交流平台。由于多年来积累的超级人气,各个媒体领域内的内容制造商,也愿意在这个平台上发布旗下重头产品的最新信息。反过来,先睹为快未来一两年将要上映的影视游戏新作,也越来越成为漫展最大的吸引力。
在中心展场之外,所谓“边会”(Side Event)的相关活动也越来越多,这些虽不属于漫展官方节目,但也得到漫展幕后组织的友情支持。因此,即使没法得到门票进入漫展正式场地,漫展期间的圣迭戈市,也是漫迷、影迷等各种粉丝结识同好、一起“嗨皮”的圣地。
那么,圣迭戈漫展到底火爆到什么程度?从来都是如此吗?
从1970年首次举办以来,圣迭戈漫展已经数次改变会场,因为参展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近十年来,每届漫展的与会人数,都超过十万;近两三年的参会者,更是都超过了十三万。这还只算到场有正式参会牌照的。事实上,漫展的入场券越来越一票难求,近几年采用提前网上注册购票的形式,都是在一两个小时内被抢光。
同时,在媒体曝光率上,圣迭戈漫展不仅雄居其他同类活动之首,更由于其四天的时长,无论是信息轰炸的广度还是密度,都超过美国其他顶级的休闲文化盛事,比如超级碗橄榄球决赛,或奥斯卡颁奖典礼。除传统媒体报道外,在社交网络时代,每位参会者都成为所谓“自媒体”,他们发的照片、推文、脸书日志等,不仅能辐射亲友,还能借助网络形成病毒式传播。
虽说漫展本身是由非营利机构组织的,在“眼球经济”时代,有人气就有生意。漫展的超级人气,最近几年每年都给当地带来近两亿美元的经济增加值。难怪圣迭戈市历届市长,都舍不得漫展这头肥羊,不惜投入巨资修缮、扩建会所,来协助漫展的繁荣。
正因为集中了诸般火爆特性,圣迭戈漫展被《洛杉矶时报》称之为“北美最盛大的流行文化展”。无论从哪方面看,漫展都已成为当代美国流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在漫展的诞生初期,完全是另一幅景象。1970年8月召开的第一届圣迭戈漫展,与会人数只有300人,此后花了差不多20年时间,漫展的与会人数才实现1989年时超过一万。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当初漫宅们的小众聚会,成为今天的流行文化航母?
应当说,这是一个缓慢变化,且双向选择的结果。在这当中,电影作为最具渗透力的流行文化,好莱坞与漫展的结盟,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最开始的数届展会,都是比较纯粹的漫画迷聚会交流。1976年时,第一次有好莱坞电影参会,那是一部急于推销自己的科幻“小片”《星球大战》。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时参加《星战》推广会的,只有寥寥30余人。当然,卢卡斯影业第二年重返漫展时,《星球大战》已火爆全球,电影在漫展的形势从此改观。
但是,即使有《星球大战》充当始作俑者,好莱坞入侵漫展的节奏,在整个八九十年代还不是很快。诸多片厂那时更依赖传统的宣传推广渠道,漫展只能被视为不守常规的奇招。2000年的《X战警》,被普遍认为开启了延续至今的漫展与好莱坞的蜜月期。此后,《蜘蛛侠》《钢铁侠》等接踵而来,让电影与漫画粉丝的联姻进一步加深,直到漫威在2010年的漫展上、集结众英雄宣布《复仇者联盟》而达到高潮。
如果说漫画相关影视作品入驻漫展,还算开发共同的粉丝群基础;那么,近年来各大片厂与电视台,纷纷开始在漫展上推广与漫画并无关联的作品,就纯粹是看中了这块平台的“眼球效应”和“造粉能力”。从漫展组织方来说,超越传统漫画领域之外的媒体作品,只要能拉来新的观众,结果都能卖出更多的会展产品,和当地的其他生活服务,自然也是多多益善的。
如此一来,这一切“便利”的合作,就像滚雪球一样,让漫展变成今天的巨无霸模样。
可能有人会问:漫展的前景如何?还会无限发展下去吗?
理性的答案,是“不太可能”。事实上,最近的漫展,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趋于饱和;再扩张的话,只会产生撕裂而非更大的利益。所谓“盛极而衰”,目前的漫展,虽说表面上看来风光无比,但不少潜在的危机,也给其前途笼罩了不确定的阴影。
粉丝是漫展最大的法宝,也是其一切活动的核心;如果粉丝心累了,不想来了,那漫展就如临末日了。近一二十年漫展扩张很快,与会人数连年暴涨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比如说组织接待方面的困难,买票难是一回事,即使买到入场券,能否得偿所愿参加自己心仪的活动,又是另一回事:几乎每个活动都有巨长的队伍,很可能排了几小时队还参加不了;同时,基本会场设施——如厕所、充电插座等,都变得供不应求。诸般不方便,造成与会者身累心更累。
过度商业化,也是导致会场体验恶化的原因之一。原初的漫展,更多是粉丝同好圈之间的交流,与漫画作品主创者之间的沟通,也集中在探讨作品内容层次,购买行为仅作为粉丝表达感激的自发行为。如今的漫展涉及太多利益方,商业气息过浓,让纯粹以爱好交流为目的的死忠漫展粉们感到非常不适。而在会场之外,当地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在漫展期间普遍提价,也在客观上增添了普通与会者的成本。
既然那么多电影、美剧都在漫展公布新动向,好莱坞能救漫展吗?
其实,好莱坞的过度介入,也让传统漫展观众心冷;特别是那些与漫画完全无关的影视作品,因为它们背后有财大气粗的片厂或电视台支持,往往还占据了最好的会场资源,反而让作为传统漫展核心的漫画类交流活动沦为花边陪衬。像《暮色》《饥饿游戏》系列这样的,虽然能引来大批粉丝,但他们很可能仅仅为了目睹偶像一面,而对漫展其他节目无甚兴趣,客观上却排挤了漫展目标观众群的参加机会。
其实,片厂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看重的,是漫展粉丝的口碑效应,但后者并非完全靠谱。更确切地说,漫展与会者的偏好,与电影希望吸引的普通观众群的口味,还是有一定距离。在漫展上获得好评甚至成为风靡的现象,并不一定意味着此后影片票房能火爆。像2008年的《守望者》、2009年的《海扁王》与《歪小子史科特》,都未能取得预期市场效果;更有像《创战纪》那般连续三年震撼漫展,却在正式发行后栽了大跟头。因此,片厂会重视漫展,但对其依赖程度有所减少,至少其他常规推广手法不能少。而对于像迪士尼这样本身有庞大粉丝资源的片厂,翅膀硬了之后逐渐疏远漫展,转而发展自己的粉丝群年会(如D23展会),也不算出乎意料了。
归根结底,如今的圣迭戈漫展,各方面都离当初那个服务小众的目标甚远;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固然成就了它风头无两的地位,但高处不胜寒,与好莱坞蜜月期不可避免的冷却,其核心粉丝流失的阴影将越发凸显。问题是,摊子弄大了以后,太多利益掺杂其中;组织者为此复杂局面所裹挟,恐怕也无暇停下来思考。圣迭戈漫展是否能继续红火下去?唯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