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曹思琦】3月中旬,第一届辽宁大学模拟联合国峰会将在沈阳举行。此前,还有报道说,“哈佛模联”3月19日将在中国举办大会。哈佛模联最近一下子在中国变得有名,原因是一个多月前,哈佛模联活动组委会的会议手册中将台湾列为“国家(country)”,遭到中国大陆代表团的领队抗议后,组委会竟以“你们的存在让我们感觉不舒服”为由,把中国抗议者驱逐出开会酒店。随后,一名遭到不公对待的领队在网络上发文详细叙述了事件经过,并称遗憾的是有一部分中国人竟不认同他们的抗议举动,甚至把他们的抗议之举看成是为了个人私利。应该说,中国领队的反应并不“过激”,也理应得到支持。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的确存在很多做模联的商业或教育机构,它们相互间有竞争关系。据《环球时报》记者调查,作为一项活跃在大中学生中的学术活动,模联似乎在近几年的普及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功利化,学术性遭到削弱。
模联在中国校园流行
“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简称“模联”,是模仿联合国及相关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青年学生扮演各个国家的外交官,参与到“联合国会议”当中。学生们通过亲身经历联合国会议的流程,例如阐述观点、政策辩论、投票表决、做出决议等,熟悉联合国的运作方式,了解国际大事。
中国联合国协会网站上有一篇2011年发表的《中国模拟联合国活动发展报告》,该报告称,伴随着联合国的成立,模联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并风靡于欧美国家的大学校园。2000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中国最早的模拟联合国团队之一—北京大学国际模拟联合国协会。之后,在中国联合国协会的大力推广下,中国的一些高校开始相继参与或举办模拟联合国活动。
2005年,北京大学与美国联合国协会合作,开始举办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PKUNMUN)。2008年至2010年是全国高校和高中自主举办模拟联合国会议的高峰期,参与一项调查的70%以上的高校和高中都自主举办过模联会议,这些会议的性质既包括校内会议,也有地区性质的会议。
以高中生为主体的地区性会议近两年的发展更为引人注目,在北京市教委推动下,2007年北京市举办第一届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而在石家庄、青岛、武汉、杭州、深圳、成都等城市,石家庄一中、青岛二中、武汉外国语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深圳中学、成都实验中学等学校也都在尝试举办地区性会议。总体来说,目前在自主办会和参会方面,高中的会议数量、会议规模、参会学校均超过高校。
此外,参加国际会议也是很多高校和高中的选择,美国哈佛大学举办的模拟联合国大会(HMUN)和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World MUN)是参与程度最广的两个国际性会议。
模联商业化带来了什么?
除了由大学社团和中学自主举办外,一些商业机构开始瞄准商机,展开海外模联拓展活动。
北京蔚蓝国际作为商业机构的领头羊在2005年启动中学生模拟联合国海外项目。据该公司网站介绍,2006年初,蔚蓝国际第一次组织代表团前往美国参加波士顿模拟联合国大会(BOSIMUN),这是第一次有中国中学生登上国际模联舞台。2008年初,在蔚蓝国际的培训和指导下,中国中学生第一次在国际模联会议上获奖。
时至今日,蔚蓝国际同中国最具声誉的高中合作,每年向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最具声誉的国际模联大会输送数百名优秀的中国中学生代表。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在参与国际模联会议后获得了很大的个人发展,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国际视野。至2012年为止,蔚蓝校友中已经涌现出大批世界顶尖大学的录取者,其中哈佛4人,耶鲁3人,北大、清华保送数十人,其他世界知名大学无数。蔚蓝的国际模联项目已经成为中国优秀的精英高中生首选国际交流活动。
除了蔚蓝国际,还有环球令德、伯乐拉马和嘉朋汉坊教育的商业机构也开始涉足海外模联产业。像将在3月19日举行的第六届哈佛模联中国会议承办方就是嘉朋汉坊教育集团。自此,参加海外模联会议已不再是精英学生的专属,因为这些商业机构为能支付报名费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参会机会。
一名业内相关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些大的模联机构目前运营了许多针对中学生的海外模拟拓展项目,如哈佛模联、芝加哥模联,大公司甚至拥有2/3的海外模联会议席位,学生只需要交付3万多元报名费便可以成为哈佛模联的参会代表,除了需要准备基本的学术材料外,并无其他要求。
北京理工大学一名左姓毕业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2011年年初跟随学校社团赴美参加了哈佛大学的一个模拟联合国活动,大约10天的旅程,从美西到美东,包括会费、食宿和旅游购物一共才花了1万多元。”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其所在公司目前与很多中学有合作,会根据学校的假期时间安排组织参加合适的海外模联会议,并会对参会的学生提供专门的老师进行培训。
另一名环球令德的工作人员说,参加海外会议能让学生的简历增色。由于国际模联在海外高校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得到参会证书的学生在申请学校时会因此受到青睐。这名工作人员称:“有过参会经历的学生在出国面签的时候特别方便,很快就能拿到签证。”
然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并不认为参加海外模联会议与升学或留学有直接关系,也不相信模联组委会的参会证书真的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通过面签。”《中国模拟联合国活动发展报告》对此状况有所总结:一些商业机构的出现为中国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新道路,合理地发挥其作用可以更好促进中国模拟联合国活动发展,但其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模式可能会对此项活动的长期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功利化的模联是教育还是生意
《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到许多“老模联人”,他们纷纷表达了对模联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功利化的担忧。
有人说,现在参加海外模联似乎是富人的游戏,很多代表缺乏严格的审核和培训,素质参差不齐,有人甚至是打着参会的旗号旅游。各机构的竞争把学术活动变成了功利性的竞争。也有人表示,由于某些商业机构的宣传,一些初步接触模拟联合国活动的高中生逐渐认为参与模联是“走出国门”或拥有更好升学机会的“敲门砖”,还有一些人认为模联会议就是一个“社交平台”。
一名来自上海某高校的“老模联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有时候会有一些公司的人员来各大高校宣讲,我听过两三次,他们会提对留学有好处,或至少间接说很有帮助,这些公司常常也有留学中介之类的业务。”她还透露:“现在,一些商业利益的恶性竞争,比如给老师回扣拉代表,比如互相诋毁竞争对手,的确让模联活动有些变味。”另据了解,某些商业机构为了多和一些海外高校建立联系,获取商业利益并提高公司名誉,便开始与学校的指导老师搞关系,给老师一定回扣,而指导老师的好恶通常能决定学生和社团跟哪个公司出去,参加哪些会议。一名“老模联人”说:“这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
储朝晖研究员表示,某些商业机构以高价“卖”席位,提高了参加模联的门槛,将一项学术活动变成了商业行为,赋予其很强的功利性,在一定程度上玷污了模联的品牌,“也有一些有钱的家长愿意花大价钱给孩子买一个机会,这也间接促进了模联的商业化发展”。
当然,在不少学生看来,模联的商业化给一些出色的学生提供了去海外参会的机会。这些学生可能由于学校没有与海外模联组委会建立合作关系或者缺乏带队的老师,而一直没有机会登上这样的国际舞台,商业机构的出现为他们敞开了一扇新大门。
一名来自哈尔滨第三中学的刘姓同学对记者说:“去年,我们一共有40多名学生跟随某机构去哈佛模联参会,人均花费3.6万元人民币左右。收获还是挺大的,参加一次这种几百人并且来自世界各地的会议,还是很长见识的。”刘同学说,在参加海外会议之前,学校的社团会安排上一届参会的人进行辅导,相关机构也会安排每周的培训。“参加海外会议其实是有点作用的,但不明显,确实写在申请文书里面看起来多了点色彩。”刘同学说。他同时承认,一些学生英语能力不行,去海外参会只是为了去旅游,但依然拿到了出去参会的资格。一名来自某培训机构的兼职培训师说,有一部分学生之前完全不了解模联是什么,经过大约一个学期的培训,就要出国参会。所以为了保证培训数量和质量,培训师一般能获得相对较高的酬劳。
“确实,现在(模联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严重了,有些人把它形容为富二代的活动,但孩子出国参会整个行程处处都是要花钱的,所以在这些方面不得不收费,只能推高成本。”这名培训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认为:“有很多人质疑模联的意义,说是小孩子过家家,说它越来越不学术,但我觉得模联带给学生的其实主要是开阔视野,培养责任感,还包括语言能力、演讲能力、沟通能力、思考能力、调研能力,方方面面都可以锻炼到。(模联)确实是个不错的活动,不能因为它形式上的漏洞而否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