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彧
山西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完善会展设施,在太原规划建设大型会展中心,引入市场化办会机制,培育会展市场主体,延伸会展产业链。办好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等重点展会,鼓励各部门、各行业积极引进本领域重要展会。
“这预示着太原会展业发展春天的来临。”日前,太原市贸促会会长、市会展办主任马华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会展业仍呈小、少、散、弱状态
2007年,首届中国(太原)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填补了太原无国家级展会的空白,成为太原会展业加速快跑的引擎。近几年,除能博会、农博会、文博会等综合性展会外,房展、车展、茶展、书展、家具展、啤酒节、年货节等大大小小的展会可谓轮番登场,为太原百姓增添了新去处。然而,与发达城市相比、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太原市会展业仍呈小、少、散、弱状态。
“小”表现在展会规模小、影响力小、场馆容量小。“少”表现在专业性展会少、有特色的展会少。“散”表现在举办方申办一个项目,无统一审批,需要分头跑多个部门履行各项手续,会展企业各自为政,同类展会同期举办、重复办展、无序竞争,不同程度地造成市场混乱,难以形成规模。“弱”表现在本土会展企业弱小。
那么,造成太原会展业发展不快、不特、不强的原因何在?太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会展人士说,表面上是由于展会总量偏少,一些场馆利用率不高,租金降不下来,拉升了办展成本;进一步看,本土专业化人才短缺是重要制约因素,许多项目由于对设计、搭建要求较高,中标的多为外地企业。除硬件、软件方面存在短板外,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太原产业结构单一,开放型经济发展不足。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2016年岁末,山西省发布的《关于促进会展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太原打造成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会展城市;发挥省会城市会展资源集聚的优势,打造山西省会展经济核心区;全力打造以长风商务区“山西国际会展中心”为标志的会展经济核心区。
作为一座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太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有晋祠、天龙山石窟等国宝级文物30余处。由太原而及山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晋善晋美”的旅游形象正日渐深入人心。
近年来,太原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今年将实施的太原二环高速,地铁3号线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将使太原快速交通圈更加完善。
2019年,第二届青运会将在太原举办。这是山西省第一次承办的全国综合性大型运动会。今、明两年开展的城市管理全面提升行动将大力改善太原城市环境、塑造太原美好形象,为“二青会”召开奠定良好基础。
引入市场化办会机制
太原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太原市会展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每年安排300万元会展补贴资金,把引进大型国家级或国际性会展项目等4类项目作为重点补贴对象,鼓励会展企业、社会各界帮助招徕国际会议、国家级知名会议落户太原;鼓励引进符合太原产业特色、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影响力较强的国内外大型展览项目。
山西省《关于促进会展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太原市筹建10万平方米以上、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大型会展场馆,为引进和创办大型展会奠定硬件条件。据悉,这一事宜已被提上日程。
为促进会展经济发展,山西省将集中精力办好政府主办的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5大重点展会。此外,还将培育一批专业展会,如山西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太原煤炭工业技术装备展览会等,把太原打造成山西省会展经济核心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太原市将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市会展办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的会展联席会议制度,做好统筹协调,确立太原会展业的战略定位、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和特色定位。
2017太原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开展“优化投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年”,在“放管服效优”上下功夫,实现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优。
走进这个春天,已按下发展快捷键的太原会展业,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