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网纵会展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头条 >

高交会个人技术创新展 不少展位已“人去楼空”

编辑:刘雪云来源:网纵会展网 发表时间:2013-11-18关注 次 | 查看所有评论

内容摘要: 高交会开幕第二天,便有参展人员撤出展馆?昨日,南都记者在高交会个人技术创新展区发现,不少展位已经人去楼空,除展位上贴着海报外,参展商不知所终。现场参展人员告知,由于……

  高交会开幕第二天,便有参展人员撤出展馆?昨日,南都记者在高交会个人技术创新展区发现,不少展位已经“人去楼空”,除展位上贴着海报外,参展商不知所终。现场参展人员告知,由于产品不受青睐,一些参展商选择提前退场。
  “僵尸展位”现个人创新展
  位于9号馆到8号馆通道附近的个人技术创新展区面积不到100平方米,却聚集众多民间发明家。昨日,南都记者观察到,个人创新展馆被分成4个通道,通道两边各有7个展位,再加上周围零散的展位,参展数量约80个。
  个人技术创新展区聚集着香港、深圳、江苏等地的民间发明家。而且,发明内容五花八门,从潮汐发电机到新能源电池,以及新一代交通系统,涉及生活方方面面。但即便如此,一些展位已悄悄撤离,只留下海报、参展人联系电话。
  “有些展位也就来贴了个海报,开幕第一天还在,今天就没见着来了,听其他人说,是走了。”在个人技术创新展区的民间发明家张先生说。在现场,南都记者细数一下,下午1时至2时,已经有5个展位参展商没出现,当记者试图拨打部分海报上的电话,却发现对方电话已关机。
  在个人技术创新展区,不少参展人员是银发族。81岁的李老先生是香港发明协会会员,退休前是一名工人。他介绍,香港发明协会这些年有参加高交会个人技术创新展,他们大多数在退休前是工人或技术人员,退休后出于兴趣搞些发明。
  此外,其他展区多数为工人、农民,年龄以40岁左右为主,用夹杂着各种方言的普通话向参观者宣传产品。
  “个人技术创新展就像鸡肋”
  为何提前离场?对此,参展的民间发明家介绍,参加高交会希望的是能给自己的发明找到投资对象或代理商,现实是来个人技术创新展参观的人多,真正能达成合作意愿的少之又少。
  “5年前我就来参加高交会,5年来没中断过,今年还是希望能找到个买家,把我的发明买走。”在个人技术创新展区现场,许春龙带来自家的晕车带。他介绍,早在3年前的高交会上,他的产品曾得到一家美国公司的关注,希望能达成合作。不过,指望把发明转为产品的许春龙,最后失望而归,由于没能通过美国公司审核,合作化为泡影。
  “没人投资”,这是个人技术创新展区不少参展民间发明家的感受。虽然不到100平方米的展区热热闹闹,想走进去都要花费一番力气,现场有很多人仔细询问,甚至互相辩论,但几乎没人愿意投资生产。记者巡场1小时,没有发现有达成合作协议的发明。
  “有时候感到,个人技术创新展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场面热热闹闹的,但真能吸引眼球、能转化成产品的很少。”一位参展人士说。
  观点
  个别发明难说是“科技”
  高交会组委会2006年首次设置个人技术创新展,免费展示个人的创造发明产品,本意是为了鼓励个人技术创新与发明逐步与国际创新发明运行机制接轨。但今年个人展区,鲜见投资人青睐的发明,甚至沦为叫卖场。
  前来参观的刘先生到展馆本是想寻找一些项目进行投资,但巡视了解一圈没找到任何满意项目,感觉很多发明“不靠谱”。在现场,南都记者发现很多所谓“发明”仅仅是对传统技术的改良,很难说得上是“科技”。如晕车带,就是把传统中药装进布袋里,用松紧带绑在手腕处,达到防止晕车的目的。防摔老花镜、艾草灸条等,多数是原有产品“改造版”。
  “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发明还是比较小众,科技含量也不高,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而言,转化这样的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刘先生说。
  (原标题:高交会上“个人技术创新展”产品不受青睐)

投稿到该栏目 | 展会入驻

找展会信息,就上Vanzol.Com




也许您感兴趣 更多
会展视频更多
2017深圳国际工业自动化及机器 人展览会 Shenzhen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AutomationRobot Exhibition 2017 时间: 2017 年 9 月 19 日- 21 日地点
乘国家政策之东风,携技术进步之优势,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短期内实现量质起升。2015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继续领跑全球
“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ITMA ASIA + CITME)由“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和“ITMA ASIA” 联合而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