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受瞩目的时尚盛会,以“诗意科技”为主题的2017秋冬上海时装周日前如火如荼进行。
随着技术与观念的不断革新,标榜T台秀场次数量的时代已渐成“过去”,时装发布特色化定位的重要性正日益显现。以此为契机,2017秋冬上海时装周大胆打破作品发布格局的固有体系,探索各类秀场的不同“打开方式”。
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合作、声光电“黑科技”T台效果等为太平湖水上秀场增添了丰富色彩;位于衍庆里的LABELHOOD先锋发布现场,结合音乐、艺术等元素的时装展览、对谈和LIVE活动轮番上演,让时装与多种媒介发生深入联系;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则携手布料图书馆(Textile Library),结合图书馆研发的“神奇布料”与设计师共同创作,将艺术和科技完美结合。“诗意”与“科技”在时装周的各个会场交相辉映。
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上海纺织集团总裁朱勇表示,时尚创意产业是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整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直接体现,“在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打造时尚之都、设计之都、品牌之都的大背景下,上海时装周无疑是这座城市向世界展示城市软实力的靓丽名片。”
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作为2017秋冬上海时装周同期官方配套展会,至今已举办至第五季。在上一季基础上,MODE继续推出聚焦时尚行业热点话题的MODE TALKS行业聚谈。
7日,MODE TALKS汇聚多位业内专业人士从不同角度深入解读未来时尚领域的前沿趋势。其中,当日最重磅的讨论要数“最具价值的时装周活力指数”。
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主任、上海纺织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时装周是全国20个时装周中最具活力的时装周,时装周是开放的、世界的、发展的、同生共荣。他说,时尚界需要一个自己的福布斯,一定会在实践中产生中国式福布斯,国际时尚圈要有中国声音。
围绕着上海时装周的活力指数如何衡量,来自官方代表,中国纺织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分管领导、上海市品牌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陈跃华,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邵峰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陈大鹏在MODE TALKS讨论环节中说,时装周不仅仅是设计师、品牌的展示平台,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商业落地。中国服装产业虽然做得大,但不强,差距就在于设计创意。我们应推动本土新锐设计,构建一个有市场引领力和时尚话语权的平台。
陈跃华则提出了四点思考,认为上海到2040年将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其核心特征体现在要素的集聚及经济的影响力。上海时装周和国际时装周的对比通过时装周活力指数来体现。从移动互联网角度,上海时装周作为连接买手和设计师的平台,提供了设计师到C端的最短路径。从纺织时尚技术沉淀角度看,时装周应该注重整合创新,提高效率。同时还要看到城市的历史积淀,上海具有天然优势。
邵峰表示,时装周是产业交流平台,具有全球性和独特性的引领作用,而活力指数是测评时装周的硬指标,上海时装周将以此为依据做出改进,以求做得更好。
来自协会与学界的代表,上海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孙金海,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东华大学教授和博导卞向阳,服装业商业顾问及专栏作者冷芸博士就上海时装周活力指数的检验指标展开了讨论。
卞向阳从供给侧角度探讨了时装周活力指数以及影响力。他认为,时装周应该发展到一个分配者的角色,对时尚有话语权和决断权。到这个程度,上海时装周才真正站在国际时尚角度,才能与现有时装周有更好的角逐,在价值链上更为高端。
孙金海指出,设计师往往缺乏资金配置和品牌支持,时装周作为设计和品牌的展示平台,为设计师提供了前期支持,时装周要融合整个服装产业链。
作为时装周特约观察员的冷芸博士直言,未来20年的消费市场还是在中国上海时装周正在自身变强,未来10-20年,上海必然会成为国际时尚之都,而上海时装周正是最有效的助推载体。
2017秋冬上海时装周陆续在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期间举办12场MODE TALKS行业聚谈,邀请行业菁英们聚焦当下行业热点话题,深度挖掘,用更宏观的视野,注重行业话题的整体性与包容性。以本土设计师发展为主线,从供应链,盈利模式,资本注入,发展趋势等角度切入,并结合传统模式下的技术创新,权威机构的数据分析报告,行业媒体的新兴发展为身处当下优良行业环境中的你带来不断推陈出新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