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动中,有一种战术叫“两翼齐飞”,指的是依靠边路突破制造杀机,取得比赛胜利。当这种战术成功运用到企业经营中,就意味着企业的发展有了多种途径。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义乌“巨龙箱包”掌握了“两翼齐飞”的窍门,即依托会展经济和电子商务,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每年,该公司都频频参与全球各类行业展会,扩大知名度并赢得订单。同时,该公司的网络订单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去年网络订单成交额达到3.6亿元。
“人,要敢于迈出第一步。有了第一步,才有第二步、第三步。如果第一步不迈出去,你将永远停在原地。”回顾20多年的创业历程,巨龙箱包创始人邵宝玲把成功归结于敢想敢做。她说,如果没有迈出参与义博会的第一步,就没有今天的“巨龙”。而今,她又有了一个新的梦想,培育5万名电子商务人才。这一梦想,随着她投资近7亿元的幸福里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落成,逐步走向现实。
【新闻故事】
首次参加义博会觅寻“生路”
2002年,邵宝玲和丈夫南下广东寻觅商机,发现箱包行业前景广阔。“我丈夫本来就是工厂的技术主管,设计制造箱包对他来说轻而易举。”邵宝玲说,夫妻俩回到义乌后就创立了“巨龙箱包”。可当真正办起公司,才发现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
“以前开店铺不愁没客人,可工厂办在穷乡僻壤里,哪有客人上门。”邵宝玲说,第一批产品生产出来,半年无人问津。她意识到,要主动吆喝才能吸引顾客。此时,她得知义博会即将举行的消息,决定报名参加。
在义博会上,一名宁波客商朱老板下了订单。邵宝玲清楚地记得,订单数量为1050个箱包,货值3万余元,这给了她坚持下去的信心。然而,由于公司刚刚起步,工艺不成熟无法批量生产,交货期限也一拖再拖。邵宝玲主动向朱老板坦言:“我们公司实际上是刚刚创办,实在生产不出来。合同规定赔多少,我就赔多少。”邵宝玲的坦诚和诚信让朱老板十分感动,他不仅没要违约款,还把自己掌握的箱包生产技术倾囊相授,并为邵宝玲介绍了很多客户。在这位“伯乐”的帮助下,“巨龙箱包”建成了第一条箱包生产线。
初尝义博会的甜头后,“巨龙”开始频频参加世界各地的知名展会。几年来不间断地出国、出境参展,帮助“巨龙”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也使公司成为浙江省内铝箱行业最大的企业。但邵宝玲始终认为,义博会才是“巨龙”成功走向世界舞台的关键。邵宝玲说,多次海外参展的经验告诉她,“出征”国际知名展会的根本目的,是让产品、品牌等给国际采购商和机构留下印象,而不是接到多少订单。义博会则不同,由于“巨龙”在地域上的优势,外商从接洽、实地考察、生产评估到品质检验等均可一次完成,极大地提高了业务商务洽谈的效率和成功率。
比如,前年义博会上,德国一家企业对“巨龙”产品产生兴趣,先后参观考察了“巨龙”的车间、设备和内部管理。很快,一笔10万只箱包的订单就到了“巨龙”手里。几个月后,德国企业又追加了一笔11万只箱包的订单。
邵宝玲深有感触地说,很多展会提供的是展示舞台,义博会则是为义乌企业创造了“家门口的商机”,“巨龙”有1/3订单来自义博会,近半数国外客户是通过参加历次义博会发展而来的。
“触网”让巨龙插上新翅膀
与义乌众多企业一样,“巨龙箱包”最初的销售模式也是“前店后厂”。可光靠展会和店面接单,公司年销售额始终无法突破2000万元,而且接单成本高,灵活性不够,企业发展缓慢。
2003年,邵宝玲接触了电子商务,向来敢于尝新的她立即投入20万元在B2B平台上。“我当时觉得只要投钱了,事情就能办好,可事实并非如此。”邵宝玲说,首次尝试电子商务成效并不明显。为此,她专门请来电商专家来把脉,最终发现不是平台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发现症结后,邵宝玲果断重新聘请了专业人员维护B2B平台,渐渐地,从传统的电话、门市和展会营销,到线上线下、实体与互联网整合营销,转型给巨龙箱包带来了新的契机。
2011年3月,通过学习“单仁资讯”的课程,邵宝玲再次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公司的业绩提升明显,且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仅去年网络订单成交额就达到3.6亿元,单笔订单最高额超过3000万元。线上线下销售业绩明显拉开,占比达到了8∶1。目前,巨龙箱包拥有网站批发、OEM网络平台16个,零售电子商务平台5个,批发定做网站如阿里巴巴英文站、中文站、环球资源、7国语言商贸平台,国内零售有天猫商城、京东商城、淘宝店铺、分销渠道及银行网站等,团队有约50人,产品4000余种,遍布全世界。2010年,巨龙公司成为上海世博会指定供应商;2013年,拿下化妆品巨头美国玫琳凯的化妆箱订单。通过网络平台的销售,巨龙公司步入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行列,全球的采购商都知道义乌有个“巨龙箱包”。
“如果不重视网络营销,错过的不是一次机会,而是一个时代。”邵宝玲说,企业要想把网络营销做好,企业老板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网络营销。尤其是要掌握网络营销的定位,掌握公司基于网络的策略方向,其他人无法取代。
民企耗巨资打造国际电商园
昨天下午,邵宝玲引领记者来到位于义乌北苑街道的幸福里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细细数了一数,园区内有11幢高层建筑,每幢楼房的一楼是为电商人才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店铺,楼上则是电商工作室。在邵宝玲的带领下,记者逐层而上,发现不少电商企业已经落户此地。在设计新颖、装修考究的电商人才培训学校内,邵宝玲向记者描述了幸福里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幸福”未来。
此时,才知道这个电子商务产业园的主人竟然就是邵宝玲———一家民企的老板。邵宝玲介绍,园区占地面积15.7万平方米,总投资近7亿元。园区划分为外商电子商务之家、外贸电商、淘宝店商、公共服务中心、品牌企业采购商办事处、人才公寓、商用店铺等功能区块。“几乎所有类别的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体从业者,都可以直接拎包入园,开始他们新的电商创业之旅。”
邵宝玲说,在她越来越看重电子商务的时候,却发现义乌留不住电子商务人才的怪现象:许多电商创业人才在义乌积累了一定经验后,最终选择回老家继续创业。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义乌创业成本高昂。2011年,邵宝玲斥巨资买下位于义乌北苑街道的一家工厂厂房,决定投资建设幸福里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当她作出这一决定的时候,不少朋友表示不理解:有钱投资什么不好?筑巢引凤应该是政府做的事,你不怕投资打了水漂吗?事实上,邵宝玲的眼光并没有放在当下,更没有囿于一己之利,投资该园区为的是帮助义乌电商走得更远。
“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尤其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候,‘触电’已成为必然的选择。然而,很多年轻人和企业缺乏‘触电’的条件,我想做的就是帮他们补上这块短板。”邵宝玲坦言,义乌前几年的电子商务发展不好,让她有一种“恨不得把所有人都拉去培训电子商务”的冲动。在邵宝玲看来,投资一个覆盖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的电商全产业链园区,给电商搭建起运营成本最低、工作环境最好、运作效率最高的电商平台,可以留住更多在义乌创业的年轻人,留住他们的梦想。而邵宝玲的梦想,就是为义乌培育5万名电子商务人才。
前阵子,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专程前往幸福里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视察。对于邵宝玲的做法,李一飞大加赞赏。据悉,目前该园区吸引了90多家电商企业落户,相关部门正努力牵线搭桥,为园区引进大项目。邵宝玲欣慰地说:“有了政府部门的支持,我离梦想又近了一步。”(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