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2月20日消息:2014年2月20日,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艺术展览初评评选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
本届年度艺术展览评选组组长由批评家、策展人冯博一担任,邀请策展人杜曦云,策展人段少锋,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21空间美术馆学术策划部总监胡斌,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李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旭,《新民晚报》艺术评论主编、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客席教授林明杰,上海外滩美术馆副馆长刘迎九,批评家、策展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教师鲁明军共九位嘉宾担任初评评委,对2013年度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展览进行评选,最终投票评选出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艺术展览五个入围奖。
除了现场进行的“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展览初评评选”之外,还推出“关于策展与展览形态、语言以及有效性影响”为主题的艺术中国微论坛,九位嘉宾将以此就回顾2013年的展览情况,对整年度的艺术策展、展览影响力进行梳理与评价。
艺术展览评选组组长冯博一首先回顾了2013年的展览情况,他认为2013年是一个展览大年,各地都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并开始向二、三线城市延伸。他认为质量高、具有专业性的展览还是占少数。同时这些展览呈现当下展览的发展状态,一是现在展览分为美术馆系统和民间系统,尽管有许多展览都倾向在美术馆、机构展出,但是现在民间的展览也越来越多,包括私人美术馆越办越火热,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此外,目前的展览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已经不是简单的原来传统线索和范围,而是更具有全球化的眼光,艺术家的地域性也在慢慢模糊。
策展人杜曦云认为随着互联网的越来越发达,中国逐渐开始有了社区了这个理念。人群也越来越分化,大家的兴奋点关注,包括认同、表达方式也越来越分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普遍达成共识会越来越难。所以对于展览评价也是“众口难调”。
如何评价一个展览,上海外滩美术馆副馆长刘迎九认为这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问题,不但要讨论策展的理念、展览的策划,还要考虑与公众的关系。此外在策展的范畴可能也会跟策展人的讨论有一个重叠,这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于评价展览的标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旭归纳出四点:创造性、形势感、完成度、影响力。他说:“创造性指的是观念的力量,这个观念的提出,或者说做同样主题的时候做的方法不同,但是也正如像鲁明军说的百分之百原创是没有的。第二个是形势感,就是这个展览给我们的感官效应是怎么样?有时候展览感动人,是借助一些特别具体的如视觉、听觉甚至嗅觉等感官。第三点是完成度,就是实现的难度,哪些展览实现起来是比较容易的,并不是有好的概念就可以了,实现的难度非常重要。最后就是影响力,更多是看成一个公共性的问题。”当然他还认为除了这四个标准外,直觉也很重要。
在众多展览中,举办展览的有效性以及意义在哪里?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21空间美术馆学术策划部总监胡斌将展览归纳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历史文献的或者生态调研的梳理性展览,还有一个是带有观念性、空间形态、策展形态的拓展和实验的方向。他认为每一个展览,应该对中国现当代个案或者说群体进行一些现象,这样展览能够立得住。
实验性和先锋性是当代艺术展览发展中最受策展人或者艺术家的关注。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李峰认为:“展览的丰富性不一定要很强,但一定要有未来性。”他更加偏向展览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哪怕未知的,传播不是那么广的,但本身有它的探索,哪怕打开了对展览某方面的一个思考也好,对知识、对现代艺术实验的呈现也好,否则的和画廊的展览并没有区别。
另外,展览史重新的梳理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个基础上我们才知道它的实验性到底在哪?”批评家、策展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教师鲁明军对当下的展览质量表示非常焦虑。
策展人段少锋认为现在展览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培养展览的好坏其实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年轻人的展览,关注那些不被忽视但认真举办的展览。他认为“真诚”是举办展览最重要的因素。
关于AAC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旨在对每个年度艺术家、艺术事件及艺术市场等进行年度性总结与评选。以学术建设为核心,由专业领域的评委及艺术爱好者共同参与,是艺术界推广中国优秀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事件的重要平台。该活动的愿景为打造“华人艺术界至高奖项”。
AAC艺术中国按照媒体传播和学术评定标准,以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记录中国艺术界进步与发展的脚印,已成为文化艺术行业最具权威性的品牌。开展AAC艺术中国活动,有利于国内外艺术欣赏及消费人群理解中国主流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国际艺术市场和学术界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艺术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