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球华文新闻设计作品年展开幕
创意火花齐聚深圳 最潮版面俱来眼底
这个周末,人们还能嗅到深圳读书月接近尾声时的书香,眼前却已经开始闪耀着各种古灵精怪的创意火花。正在向我们走来的“创意十二月”照例是各种设计灵感大放异彩的时刻。“新闻设计”,这种对许多人来说十分陌生、在互联网上也难寻踪影的设计门类,突然炫目地在这个周六的中心书城集体亮相。
昨晚8时,在深圳书城中心城的北区大台阶上,由深圳晚报社和深圳市广告协会共同主办、中英街一号全程支持的首届全球华文新闻设计作品年展盛大开幕,全球上百家主流华文媒体选送的数千件优秀的新闻设计作品展现在读者面前。英国《太阳报》设计总监加里奥莱森,西班牙信息多媒体专家拉法埃尔赫尔,著名设计师、深圳亚洲铜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作总监韩湛宁、中国新闻设计师网创办人、中国新闻设计年鉴主编廖小静、英国C立方传媒首席战略官、中国区首席代表梁华军出席了开幕式。
不一样的新闻
它是一面黑板——黑底白字,到处可见粉笔灰的痕迹;但它其实并不是黑板,而是一份报纸的版面。在教师节当天,这份报纸用了这种奇特的方式,唤醒了每个人记忆深处的学生时代和老师的身影,表达着对老师们的敬意。
一只布满了尘土的小手,从废墟的缝隙中奋力地伸上来,带着对生的渴望,上面,有一只温暖的大手,紧紧地握住了它……这是一份报纸一期地震灾难特别报道的封面……
无疑地,它们都是新闻,因为它们讲述的都是新闻事实。然而它们却肯定不是我们早已习惯了的那种新闻。它们很有力,让身处事外的人,精神也不知不觉地为之紧绷;它们很嚣张,让每道目光在接触它们之后,都绝不可能轻飘飘地越过或者移开;它们更散发着一种热力,在淋漓尽致地抒发着关怀、悲痛、感动和忧虑的同时,分明在说——我们关心,我们在乎,我们与你同呼吸。
它们,就是新闻设计的产物。曾经因成为中国首个“设计之都”、因成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源地,因成为工业设计领军城市,而得到各种设计精英青睐的深圳,这个晚上,再次牵引了全国新闻设计师的目光,使他们从天南海北向深圳出发、聚拢而来。
矛盾的媒体江湖
开幕式上,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辑丁时照感性地诠释了本届年展的主题“矛盾”。他说,互联网的冲击、新媒体的崛起,让报章身处“战国时代”。过去,媒体江湖的比拼主体是报纸、杂志和广电。现在举头四望,互联网、手机、户外媒体一夜成林,媒体的疆域在重新改写,平面纸媒的版图在重新构建。“这是纷争的时代,我们在对立中形成统一;这是变动的时代,我们在联系中保持独立。新闻设计既是我们守卫主流阵地的‘盾’,也是我们主动进攻的‘矛’,是为‘矛盾’。”
深圳晚报副总编辑霍莉主持开幕式时说:“面对这看似矛盾的变化、竞争与融合,我们曾经困惑,但绝不畏惧。就在我们深圳晚报20岁生日之际,我们不再只是一张报纸,而已经快速成长为一个拥有全媒体传播平台与强大运营能力的媒体立方。”
大台阶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设计师青春飞扬、充满活力。面对他们,全程大力支持本次年展的中银信置业董事总经理杨洪祥激动地说:“我们建设一座好的建筑,最需要的是一位出色的设计师。作为读者,我们每天都在看的报纸,最重要的也是设计师。看着你们的努力和坚持,我因此相信:纸媒常青!”
无可替代的纸媒
其实在年展尚未开幕的时候,位于中心书城二层的这次展出就已经与读者们见面了。垂挂下来的一幅幅作品在无声中散发着强烈的吸引力,引得不少读者在其中驻足流连。
昨天下午3点,当记者提前来到年展现场时,一个年轻的女孩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因为她在展品前太过专注和安静,与她的年龄甚至有些不相符。这位叫赵昕的女孩告诉记者,尽管她和身边很多朋友越来越多地在网上看新闻,看报纸的时间也比以前少了,但是报纸却从未退出过她的生活。“网络媒体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是方便和快捷,但是我从来不认为它们能够替代报纸。当我空闲的时候就会翻翻报纸,这时候心情就不知不觉地慢下来、沉静下来,细细地阅读和品味,这个过程很享受,加上纸张的质感,甚至报纸翻动的声音,这些都是网络媒体所不能给我的感受。”
从事法律工作的冯小姐也有同感,对她来说,读报纸是一种品质阅读。她说,一份用心做出来的报纸,会让她久久地沉浸其中,一行一行细细地读过去,跟随着作者的思绪一起陷入沉思,“每个周末,就是我看报纸的时间。”对新闻设计,冯小姐也有自己的看法:“版面被设计得要有冲击力,报道的内容要精彩,对我这个读者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记者 陈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