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传媒网-滨州日报讯 “贝壳、芦苇、枣木、粗盐、剪纸,这些原料也许都不值钱,但造型精致的贝瓷、盐雕、芦苇画、枣木根雕、套色剪纸就成了一流的工艺品。”10月29日,在无棣文化产业产品滨州展销会现场,市民张先生称赞道,无棣文化产品正成为装点百姓生活的重要元素。
枣木雕刻:想象力让树根变身工艺品
47岁的水湾镇农民崔树增发现,一些奇形怪状的枣木稍经打磨,就可以成为栩栩如生的工艺品:“技术并不难,关键在于艺人要有美的想象力,迅速发现好原料。”
崔树增在无棣的枣林中不断琢磨,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皿等艺术形象作品,形成他的“枣木雕刻艺术”。崔树增说,以前卖枣树也就20多元钱,而木雕成品可以卖到五千至六千元。目前,他已经带出来两个徒弟,学美术的二女儿也愿意继承这门“天赐的手艺”。
芦苇画:创作一幅需20天左右
在展区内,一幅幅装裱好的芦苇画吸引了许多观众的驻足。画作全部用芦苇辅以复杂的手工做成,《赶鸭女》中的芦苇荡通过一穗穗芦苇勾画入魂,《钟馗福威图》中的老虎毛发光顺,气势逼人。芦苇秆或通过铺平,或通过堆叠,或进行烘染,整体呈现出构图的韵味。
“用芦苇作画,是利用当地的资源。”张万奎是芦苇画展出的负责人之一,也是芦苇画的作者之一。芦苇画的制作工艺很繁杂,在制作手法上需要先在绒布上进行构图,然后选取芦苇材料,制作各种零部件,有些部位需要用烙铁进行烘染,比如表现老虎毛发就需要在芦苇上细细地剪出来。张万奎表示,创作一张芦苇画大约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
绒绣:展现浓浓的乡土味道
无棣唐枣树、枣农生活、碣石山、海丰塔以及滨州的各个景点,全都囊括在了牛国秀的绒绣里。牛国秀说,作为一个无棣人,自己对家乡总是满怀着热情,她将目光投到了本乡本土上。绒绣的销量很好,许多来无棣旅游的人都会买一幅她的作品,“其中有许多在外的无棣人,他们购买是怀着对老家的思念”。
与此同时,牛国秀还带来了她自己创作的毛笔画,用的是名副其实的“线条”。在画作中,线条弯弯搭缠在一起,用一种夸张、非写实的手法展现着主题。牛国秀说,这些画作是她自己创作的,目的则是帮助孩子们开拓思维。
剪纸:从纯手工演变到工业化
十年前,孟凡府开始摆摊的时候,身边的朋友都想不到,他能将小小对联做成一项大产业。他的夫妻店今天已经有了200多人,刚刚接到中国移动一笔2000万元的大合同,已建成3个总面积5400平方米的大型厂房。
“剪纸是母亲的艺术,我们的产品从春联到剪纸、窗花、台历、挂历逐渐丰富,工艺从一双双手到现代化制版机器慢慢发展,市场是越来越大。尤其是纵深透视的多层剪纸让顾客吃惊,想不到剪纸还能做出油画、版画效果。”孟凡府相信,老祖宗的剪纸将在他们手里获得新生。
盐雕:高温压缩出的“玉之雅”
看展览的滨城区文化馆长张博祥感叹:“没想到盐粒子都能做成盐雕,晶莹剔透地像玉一样,我就纳闷它不怕高温潮湿吗,粘合度好吗?”无棣海丰集团副经理孙洪广回答:“这是用细盐在980℃的高温下压缩出来的,粘合度非常好,不怕潮耐高温,可以装点家居,也可以长期收藏。”
孙洪广介绍,作为中国四大海盐基地之一的无棣县,盐文化也正成为一种特色文化资源。作为大陆首家生产盐雕的企业,他们成功研发出独家盐雕工艺。与台湾盐雕产品相比,无棣盐雕更细腻更透明,配得上“玉之雅”的名称。
海瓷艺术品:作为“国礼”走向了世界
在展销会上,山东海瓷集团展台上一件精美的瓷琴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在工作人员的演奏下,清脆、灵动的音符如水银泻地般流淌开来。每一片琴键都是薄如纸、声如磬,再加上键身所绘的精美图案,让人爱不释手。“这张琴共有17片琴键,却是从两拖拉机的材料中筛选而来。”工作人员介绍,所以此琴也只可作为一件展品,无法批量生产。
近年来,山东海瓷集团主要生产的海瓷艺术品、家居生活瓷、礼品瓷、保健瓷、航空瓷等七大系列5000多个花色品种,远销国外。不仅深受艺术爱好者的追捧,更作为“国礼”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