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创造财富”为主题的2013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今日在国际会展中心新馆隆重启幕。新招迭出、亮点纷呈,民族民间工艺品展销、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等十项活动,呈现出一届特色鲜明的文博会。
民族民间工艺展风采
每年的中国昆明泛亚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大师“绝技绝活”展演。“民博会”纳入“文博会”后,今年会有哪些看点?
据介绍,2号馆盘龙区非遗展区,展示梁林故居面塑、闻一多篆刻面塑、糖画装饰品、百余件滇式风筝,贝叶经、东巴经文等民族民间工艺代表性项目。
青瓦白墙,屋前翠竹茂密,屋周摆放各种生活用具,梁思成和林徽因则坐在屋顶高谈阔论。石磨、躺椅、小推车、装满玉米和辣椒的箩箩,屋檐下的燕子窝和马蜂窝,让梁林故居面塑活灵活现,再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在龙头村故居中生活场景。
历经一个多月的构思和准备,面塑大师吴应德和王海祥带领五个学徒,共同完成了这组面塑。吴应德说,从材料上讲,经改进后的面塑保留时间可达数十年之久。从题材上讲,平时做人和动物面塑多,这次做的是建筑面塑,建筑面塑做法有结构和顺序上的考究。从精细度讲,平时面塑要求大致像即可,这次哪怕是半公分大小的燕子眼睛都是黑白双层填捏。面塑母鸡因为大小不合宜,从最初的2公分改到现在的0.5公分,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除了面塑外,大家耳熟能详的糖画,也从食品变成了装饰品。利用糖画的吹吹活、板板活、丝丝活工艺,运用新的材料制作出葡萄老鼠图、富贵吉祥图作品,可以挂在墙上装饰家居。
王仲德说,面塑和糖画运用传承与创新的手法,展示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丰富内涵,也是尝试走市场及产业化的探索,今年的面塑和糖画作品均对外销售。
“文博会”期间,盘龙区非遗展区每天将安排面塑、书法、风筝制作、糖画等多项民间工艺的体验活动。
大师斗艺 工艺品斗奇
文博会期间,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木雕工艺大师、金属工艺大师的评选,为此次展会添加一项重要内容,增加一份充满竞争,争奇斗艳的热闹场面。
据介绍,全省有87人报名参加工艺大师角逐,经过初审,有55人获得晋级资格,将在8月10日亮相,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陶瓷工艺大师、木雕工艺大师、金属工艺大师现场评选。届时,由专家、企业及学校相关行业者组成的评审团,进行现场评选。
云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张化忠说,“大师经济”时代成为市场大势所趋,尽快跻身“工艺美术大师”之列,已成众多工美从业者的现实愿望。
从众多报名者送参作品看,比较有个性特点的有利用紫陶泥为原料,运用最原始的全手工制作工艺,将根艺的造型嫁接在传统器型上的作品。此外,还有丽江珐琅银器,这种传统工艺品独具玉的温润,又有珠宝的光辉、骨瓷的细致等多重特点。
除大师斗艺外,来自全省工艺品也争奇斗艳。产于云南会泽,发祥于清朝中期的云南迤砚,重出江湖闪亮登场文博会。迤砚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度可和端砚、歙砚相当,粒度比苴却砚稍粗,但却更利于发墨。黄色“石眼”分布在砚石中,不同的是,迤砚“石眼”为黄色,加上砚石中紫玉藤、茭白、靛青、红铜镶、乌蒙霞等绚丽多彩的图纹给人带来丰富遐想。
张化忠介绍,中国迤砚的开发和保护工作未能正常开展,甚至在人们心目中已慢慢淡忘。开发利用迤石资源,目的是将迤砚打造成强势的地域文化产业,让中国迤砚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跻身于中国名砚的殿堂。
文博会上,有六百多年历史,被誉为“华夏古陶活化石”的华宁陶,将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华宁陶器工艺精湛,器质细腻,釉色斑斓、饱满,温润如玉,黄如纯金,绿如翡翠。其价格适中,是广大陶瓷爱好者鉴赏、收藏的时尚精品,也是居家生活装饰、艺术消费用品的佳选。
记者余结红报道(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