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5月12日消息:首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昨天圆满落幕。展会现场,许多中外客商向记者表示:明年还要再来。
上个月,已是第113届的广交会展览规模逾百万平方米,境内外参展企业2万多家;而这次展开“处女秀”的上交会,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300多家企业“尝鲜”。
对于这组完全不在同一数量级的对比,有人说,“小荷才露尖尖角”,上交会首次举办,未来拥有无限增长潜力。但这话只说出了一半。作为商务部支持的国家级四大展会中的新秀,上交会出现,本身就见证了中国贸易从数量型追求迈向了质量型追求。在这里,展会的重点不是彰显成本优势,而是凸显技术的地位。
在上交会,撮合订单不是最终目的,比那更重要的,是新产业的“革命火花”。
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
这是一场以技术为主角的盛会。现场人气的背后,是中国广大企业升级转型的冲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离不开新技术支撑。
全加机械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峥,得知有上交会,特地前来观展,重点拜访了一些拥有先进技术的德国企业。他说,自己的公司主要做测试设备,正寻找高新的技术和设备供应商,为产品换代做准备。
来自厦门拓控自动化有限公司的段松,也在为企业的自动化产品寻觅国际先进技术,“我和德国蓝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交流,准备展会后再深入联系。”
与新诞生、规模尚小的上交会一样,中国的技术进出口规模,相较于庞大的货物进出口规模,也还有巨大的量差。去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达3.8万亿美元,但其中技术贸易不到总量的2%。这是差距,更是潜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借助货物贸易带动的制造业能力进步,为我国赢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可以想象,技术贸易带动升级转型,将是不可小觑的经济新引擎。
同一起跑线上的竞逐
贸易展会上,外国客商拖着拉杆箱在展馆内寻找价廉物美的货源,或是满足其贴牌生产能力要求的中国供应商。
而在上交会,情况则有所不同。在不少技术领域,中国企业是买家,外国企业是卖方。而在一些全新的技术领域,上交会本身是一个中外技术“过招”的竞技场。
以3D打印为例,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史玉升表示,中国3D打印技术水平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只是在应用领域还有差距。这主要和材料有关,“我们还是有追赶的希望,希望新材料科学领域能够有所突破。”
同样被视为带领世界走出危机的希望——“大数据”的开发与应用,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也前所未有接近。参加上交会的企业介绍,单纯说狭义的大数据处理技术,中外差距仅5年左右。“如果把握机会,条件适宜,中国有了一次绝佳机遇,可以参与甚至引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
当然,同一起跑线,并不是说不存在差距。在上交会惠普的云计算主题展区,观众看到新一代数据中心模型、云资源管理平台演示环境等。西门子运用“大数据”开发的城市智脑,以及绿色工业生产物流物联网平台,都让人关注。国内企业家坦言,“国际巨头对创新技术的集成运用能力、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发现力,都令人惊讶,除了技术,我们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追赶。”
新“双赢”时代到来
要说上交会的未来,有理由充满信心。原因是,中外企业的参展意愿和交易热情都很高。
一个新的“双赢”时代来了——中外双方彼此又有新的诉求,外资企业瞄准了中国广阔的技术市场,而中国亟待借助一批高精尖技术,拉动新一轮的产业发展。
沃尔沃与山东临工的合作就是一例。据展会(www.vanzol.com)上的介绍,沃尔沃集团帮助山东临工提高研发能力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丰富产品线。凭借“沃尔沃”和“山东临工”的双品牌战略,2012年沃尔沃建筑设备在中国装载机和挖掘机市场获得15%的市场份额。而依托沃尔沃集团完善的全球网络,山东临工也成功打开海外市场。外资对中国技术合作市场的兴趣颇浓,数据显示,在上交会的参展企业中,63%是外资企业,其中世界500强公司23家。
展会上,欧洲商业联合促进中心董事长汤宏飞说,“我们将在上海建立孵化器,为欧盟企业进入中国提供服务。上交会的平台,帮助欧盟企业认识中国市场。”德国技术中心联合会负责人介绍,德国企业90%是中小企业,都拥有核心技术,对于中国市场既向往又害怕,希望借助上交会帮助德国企业的技术进入中国。
市商务委副主任、上交会执行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先进介绍,上交会安排了项目对接,事先收集到参展企业所要进行洽谈交易的项目将近500个,中外技术交易热情高涨,“不过,技术交易合同谈成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并没有刻意追求一两天内谈判成功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