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2003年那场“中国-东盟博览会(下称东博会)”争夺战的云南老商务人至今都记得当时的挫败。“那一年,明明是云南举办了中国东盟商务论坛,并且在2003年的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下称“昆交会”),设立了东盟馆,结果一翻牌,‘大王’跑到别人手里去了,云南输了。”时任云南省商务厅厅长的孙小虹曾在公开场合表达那是他任期内的一大憾事--“大王跑别人手里”指的是东博会落户广西,而并非有着“一衣带水”“胞波”情意的云南。
而如今,整个云南的遗憾在中国-南亚博览会落户之后得到弥补。
“回想这八年来,我们只干成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推动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和南亚国家商品展在云南昆明举办。”中国南亚商务论坛秘书处秘书长谭云回忆,在这段可以和抗战时长比肩的岁月中,云南和南亚的关系也从“云南在哪里”的一无所知,到“在制造业、服务业、酒店业方面”逐步加深合作意向。
从一无所知到每年参会
中国-南亚博览会,终于在8年的不懈努力下,获得了国务院的认可,最终升格为中国与南亚唯一的国家层面的经贸交流和对话的平台并落户云南。
对于中国南亚商务论坛秘书处秘书长谭云来说,“这八年只干成了一件事,就是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和南亚国家商品展。不过,这也是颇能鼓舞人心的一件事,8年的艰难、摸索与坚持终于得到了认可。”
回想这八年来,南亚国家与云南的经贸往来的发展与变化,谭云告诉记者,第一次到南亚邀请他们参加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她得到的回复是:“云南在哪里?”“这种困难是早就预料到的。因为除了印度,中国与其他南亚国家都没有任何联系的渠道。”谭云说,当时,为了要邀请南亚国家的官员和企业来参加论坛,中国贸促会专门为此与南盟工商会建立了联系,并在2004年与他们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始了与南亚的区域合作。
谭云说,2003年,我们举办了中国东盟商务论坛,并且在2003年的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以下简称“昆交会”),设立了东盟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东盟博览会最终落户广西南宁。虽然当时有些遗憾,但我们相信云南还有自己的优势和路可以走,这就是南亚。
当时在筹办面向南亚的论坛时,也因为选择与中国有较频繁贸易往来的印度还是选择整个南亚进行了周密的考虑。最终我们选择了具有很大挑战的南亚,一个大家并不熟悉的区域。
“与有着良好历史和经贸往来基础的东盟,我们喜欢用‘胞波’、‘一衣带水’等来表达亲密,然而,面对南亚,我们不仅语言不通,需要面对的还有各国不同的宗教信仰、空白的经贸历史、麻烦的交通。”谭云说,不过来参加了论坛的嘉宾都喜欢上了昆明和云南。
2004年,昆交会增设南亚馆,南亚馆安排展位20个,有印度、孟加拉国、不丹和尼泊尔四国参展。南亚成为昆交会的又一重要目标市场。
在昆交会的推动下,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工商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于2004年12月21日-22日在云南昆明举办。首届“论坛”以“交流、合作、发展、共赢”为主题。这是中国与南亚各国首次举办的高规格商贸活动,它的成功举办揭开了中国与南亚地区商务合作的新篇章并积极推动了中国与南亚区域合作。
在举行了三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得到了商务部亚洲司司长的认可,他来昆明参加论坛后,经省里与之积极争取,最终将第二届南亚国家商品展(以下简称“南亚展”)放在了昆明与昆交会同期举办。第二届南亚展共设展位300个,规模超过第一届,有200多家企业、500余名南亚客商前来参展。
南亚是云南的一张王牌
回想8年来的积累,谭云表示,云南省贸促会通过论坛与很多南亚国家的商会建立了联系,与一批有影响力的人以及中小企业建立了往来。通过论坛与国外的部委建立了互动关系。尤其是2010年,斯里兰卡作为论坛轮值主席和南亚展主题国,斯里兰卡总理贾亚拉特纳参会,并使中国-南亚商务论坛搭建了中国与南亚国家级的高峰对话平台的基础。希望未来能充分利用已经打造好的平台,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
另一个层面,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也在经过8年的积累后,成为南亚国家与云南乃至中国经贸合作最重要的对话平台。并且在企业层面也形成了固定的交流机制,每年省贸促会会组织云南的企业到南亚国家参加各种展会,而南亚国家也会派企业团到云南参展。更值得一提的是,南亚国家主动提出,利用这个平台举行专场推介会。南亚展除展览之外会期组织了中国-南盟经贸高官会议、南亚国家经贸推介会、印度之夜招待会、达卡商工会之夜招待会等重要会期活动,积极推进与南亚的经贸交流与合作。
“南亚是云南的一张王牌,能否争取到最佳的资源,就要看你怎么打这张好牌。”谭云比喻道,现在借用国家对云南“南向战略”的定位,云南将会吸引全世界各地的资源在这里汇聚和碰撞。
过去几年已经举行过了印度投资推介会、斯里兰卡旅游推介会等。“因为我们面向的是南亚20亿的市场,肯定会吸引很多企业来此设厂。”谭云表示,而南亚国家当中,印度东北部也很希望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孟加拉国也高度关注与中国之间陆路通道的建设情况等。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南亚企业开始在昆明设立办事处,比如印度Premier集团、萨哈里亚集团、印度塔塔集团,阿富汗、斯里兰卡的企业也均在昆明设立了代表处。
尤其是,已经与云南有深度合作意向的印度塔塔集团。据了解,昆明学院和塔塔集团旗下泰姬酒店及度假集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昆明学院将代为培养旅游人才。世博旅游集团与塔塔集团的项目合作也正在考察和洽谈中,双方就旅游项目开发和配套旅游设施建设有投资合作意向。
作为桥头堡的战略定位之一,云南将抓紧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将加快外接东南亚、南亚,内连西南及东中部腹地的综合交通体系、能源管网、物流通道和通信设施建设。塔塔集团抓住云南积极“引进来”的战略政策,抓住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的契机,或将建立起对接云南,辐射贵州﹑广西,连通四川的集团经济网络。希望双方的合作从酒店、旅游开始,再扩大到化工、钢铁、汽车、能源等领域。
云南企业如何抓住机会?
从2004年举办第一次南亚商务论坛至2008年,云南与南亚的贸易增长了369%。尤其是近两年,增速加快,2007年贸易额比2006年增长了154%,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60.6%,而此时其他地方的贸易形势已经变化,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截至2011年,中国与南亚国家的贸易总额达到974.27亿美元,同比增长20.9%,云南对南亚国家的贸易总额10.8亿美元,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2012年,南亚国家商品展成交2.98亿美元,南亚国家商品展累计现场成交914.8万美元,其中:巴基斯坦的纺织、皮具品、金属工艺品、木制工艺品、大理石工艺品等成交277万美元;斯里兰卡的珠宝、茶叶、纺织品成交289万美元。
大宗产品的项目合作中,巴基斯坦最大的纺织企业在展会期间就签订了300万美元的合同。而斯里兰卡的一个厂家,在去年的南亚商品展会后,便在昆明设立了办事处。今年,斯里兰卡就组织了更多的企业参展,展位达101个,超过了去年。
省商务厅的外贸统计数据也正好反映了展会的延续性效果。2011年4月,云南与南亚贸易出现了多个亮点,与马尔代夫实现了对外贸易“0”的突破,与孟加拉国、尼泊尔两国的进出口额分别实现了比上年同期426.3%和486.6%的增长。虽然这两个数字还很小,但是这种增长趋势正在云南与南亚国家企业的贸易交往中逐渐放大。
这么大幅的增长缘于几乎为零的贸易基数,就算是贸易总额最大的印度,在全国盘子里也微不足道。“云南企业对印度的了解可以说还没有真正开始。”长期观察云南与印度经贸文化往来的郑玮表示,其实云南对印度和南亚国家的交往,政府层面的较多,但企业跟进的力度还很小。
对此,谭云也表示:“现在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已经非常受关注,每年会期前都会有省外的企业打来电话咨询论坛主题及国外参会嘉宾,并会专程买机票飞来开会,并申请安排与感兴趣的嘉宾会面。”而云南企业的反映和参与度则明显落后于省外企业。
按照目前云南省与南亚的经贸往来情况,印度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但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建伟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云南与印度的对外贸易占到了云南与南亚对外贸易总额的90%,而云南与南亚经贸活动的潜力和未来的增长空间恰恰就在这90%之外。在这些基数尚小甚至为零的国家。”
“在南博会之前,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关注可能更多地在北京、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有了南博会,他们也会知道中国对云南的重视程度。”谭云坦言,南亚国家商品展升格为南亚博览会后,作为一个国家层面的展会,将会更加具有包容性,展会的元素也会更加丰富,只要企业家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元素,就有机会赢取南亚市场。
因为缺乏了解,南亚对于云南的企业来说,风险太大。然而,开拓一个市场并非易事。谭云告诉记者,云南的企业家需要学习省外企业家的韧劲。“有一家省外的机械制造企业,为了在南亚设厂,花了十年时间蹲点,终于立住了脚跟,现如今在南亚已经有第四个工厂。这种积累是必须耐下性子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