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雪云来源:网纵会展网 发表时间:2011-08-10关注 次 | 查看所有评论
内容摘要: ——写在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开幕前夕(一) 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将于10月16日在成都隆重开幕。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第十年,当前正处于应对国……
——写在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开幕前夕(一)
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将于10月16日在成都隆重开幕。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第十年,当前正处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四川又是特大地震主灾区和灾后重建主战场,举办第十届西博会,背景更为特殊,意义和影响十分重大。为迎接盛会,充分展示西部大开发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西部地区发展的美好前景,充分展示震后四川加快发展的蓬勃生机,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深度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2002年,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世界银行前行长沃尔芬森与大批世界工商界名流不远万里赴会。从那一刻起,世界银行的身影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四川、离开过西部。
2008年10月,欧盟组成200人的强大阵容,浩浩荡荡开进第九届西博会,沃尔芬森的继任者佐利克来了。这次,他带来7.1亿美元灾后重建大礼。
商业巨头闻风而动——受惠于西部大开发,结缘于西博会平台,合作之手一路握向中国西部。
西博会,正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开放西部前进步伐的缩影:西西合作更加深入、东西合作更加紧密、中外合作不断突破。发轫于西部大开发、服务于西部大开发、发展于西部大开发的西博会,成为服务和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载体。
西博会,不仅属于四川,更属于西部,也属于中国。
每一届西博会的主题都有所侧重、有所变化,开放合作的理念却始终未变
2000年初,成都举办了一场推介四川百家企业的活动。然而开幕式后,不少企业悄然溜走,使远道而来的记者扑了个空。在东部企业投巨资做广告时,面对送上门来的免费宣传机会,一些企业漠然相对。有媒体在报道中发出质疑:如此观念,怎能驾驭好市场?
彼时,四川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六位下降到1999年第十位。而占据中国大半壁江山的西部,人均GDP仅为全国平均数的60%。
根据经济学的“短板理论”,一个国家的总体发展水平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幅员680万平方公里、拥有3.5亿多人口的西部,是重点更是难点。再不加快发展,西部就将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短板”。
正是这一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启航,广袤的西部大地上春雷炸响: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全国一盘棋,西部必须崛起。
西部大开发能不能够持续、快速地向前推进?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是对外开放水平能不能提高。时值即将加入WTO,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西部开始思考:千载难逢的机遇下,西部有没有可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利用国际国内多个市场、多种资金、多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答案是肯定的。然而,实现这种合作的平台、载体又在哪里?
2000年5月,挟西部开发之势,以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商务研讨为一体的首届西博会亮相四川。《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提出的多项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政策,在四川、在西部找到落点。
5个月后,在成都举行的“2000中国西部论坛”响彻一个声音:在大开发中大开放,在大开放中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实质上是西部大开放:谁能在开放中抢占制高点,谁就能在大开发中抢得先机。
2002年,西博会的名称中多了“国际”二字;2003年,西博会主题:加强合作,加快发展;2005年,西博会升格为国家级……每一届的主题都有所侧重、有所变化,开放合作的理念却始终未变。
从“西部与世界接轨”到“让世界认识西部,让西部走向世界”,西部开放合作的方式从单向的“你发财,我发展”拓展到双向的“请进来,走出去”。
从“开放的四川欢迎你”到“开放的西部,美好的未来”,西部各省区市从参与者升格为“轮值主席”,“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增强。
“都是赢家”是西部省区市携手共进的竞合规则,西博会成为创新合作机制的孵化器
在省贸促会工作人员王志敏的印象中,“参加西博会的代表团规模逐年增大不说,招商也走向专业化、市场化。”
在充分市场化的会展行业,真实的“国家级”不是来自于行政命名,而在于拥有一个地区贸易和投资主流通道的号召力、代表性。西博会对西部各省区市的号召力与影响力,也正源于此。
西部地区具有天然的优势:资源密集程度高,组合条件好,开发潜力大;与14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毗邻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可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一年内来谈了10多次,我们被眉山市政府的韧劲打动了。”在第八届西博会的投资签约仪式上,蒙牛集团总裁杨文俊由衷感慨。蒙牛集团、现代牧业集团和眉山市签约投资6亿元,建设18万吨液态奶加工基地项目和万头奶牛示范牧场项目。
韧劲,折射出西部在发展中的激烈竞争,但这不是有人得到就必然有人失去的“零和”博弈,“都是赢家”成为西部地区携手共进的竞合规则,西博会成为一个创新合作机制的孵化器。2007年,西博会首次由7部委和西部12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同主办,“西西融合”口号首次提出。推动区域一体化,从专家理智的声音变为西部自觉的行动。
2000年,时任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栋生曾预言: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能否在西部有效聚焦。
10年过去,这个预言在西博会这个平台上,正衍生成扩大招商引资,接纳技术与人才的战略平台。
曾经一度“白热化”的机场、港口、中心、项目之争,让位于抱团出击;西部省区市共同签订区域旅游合作协议,12个行业部门实施区域合作……
合作,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词。不仅在企业之间,也在政府之间,不仅在西部内部,也在东西部之间。
东西部民营经济合作开启;6省市工商联及上海商会代表签署框架协议,让区域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签署,9省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谱写一部东、中、西部合作共赢、协调发展的华美乐章……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开始实现自由流动。
2001年,中国叩开世贸组织大门。这一转型时期,西博会及时开启一系列区域协作。2004年,共造泛珠三角经济圈成为西博会一大亮点。此后,依靠广阔腹地不断拓展新空间的西部,以西博会为平台和载体,激情拥抱“9+2”,积极寻求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经济发展组织的合作。
2005年以来,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投资的企业新增10多万家,投资额超过7000亿元,是2000年至2004年的总和。
西博会不仅仅带来西部观念、环境、机制和政策创新,更重要的是以西博会为平台,形成西西合作、东西合作、中外合作并举的开放合作态势。
与全球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突出泛亚交流合作,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有望由此开启
“我们的别墅被德国人买走了。”第九届西博会上,四川林合益竹业老总李和麟兴奋得逢人便讲。
由竹子转化为红木搭建起的两层别墅,能结合太阳能和风能为房屋提供生活所需电能动力,首次亮相西博会便一炮走红。“不仅别墅卖了,连别墅里的家具也卖光了。”李和麟感叹:“西博会真是商机无限啊。”在此之前,林合益竹业的出口额只有2200多万元,一年后的今天已高达16亿多元。 在 “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下,西博会这一开放舞台,让越来越多的西部企业像林合益竹业一样,学会与世界共舞。
展会现场人头攒动、人气鼎沸,一年又一年,鼎沸的人气背后,彰显西部产业发展与全球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开放合作方式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成都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城乡一体化展馆亮相西博会。西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展场内,重装、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信息产业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展场外,合作共赢的签约一波胜过一波……从政府包办转向政府主导,西博会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内产业转移趋势,又能充分发挥西部比较优势的新路子。
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世界的回应也由此加强。西博会捧出的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盛宴,也在东、中、西部客商和海外客商中产生了巨大的流转、聚合、裂变效应,极大地激发了海内外客商投身西部大开发的热情。
第五届西博会开幕前,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的家电零售商美国百思买集团正式落户四川,采购长虹各类家用电器并向全球销售是其入川重点,而双方的首次接触,正是第四届西博会前后。
“布子西部,意在全球。”和百思买一样,世界500强总是踩着经济的热点走。第三届、第四届、第七届……西博会上,西门子、蒂森克虏伯、加拿大铝业等著名跨国公司的身影频频闪现。
碰杯的红酒,映衬着开放的硕果。每一次握手,都折射出西部企业与全球经济的同频共振。
2003年,国际采购日亮相西博会,包括赫赫有名的瑞典爱立信在内的60多家采购商挥师入川,更多的“西部造”进入跨国公司供应链;2005年,法国日、泰国日、印度日、韩国周闪亮登场,国际合作全面升温;2006年,东南亚国家开始将饲料、农副产品等领域的中国西部企业作为引资重点对象……2000年首届西博会上,仅有98个投资合作项目协议签订,而2008年第九届西博会上一举签订795个投资项目。
对接经济全球化,西部开放合作早已不限于西部、国内。2008年,在 “共办共享共赢”的办展理念下,首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亮相西博会,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府代表达成《2008成都共识》,推进充分开放合作,构建泛亚交通物流新体系。
泛亚区域合作启动,成为第九届西博会取得的最重要的战略成果之一——西部大开发的视野将由此扩展至泛亚区域。突出泛亚交流合作,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有望由此开启。
2000多年前,一条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使东西方文明在交流融通中比翼双飞。有人预言,西博会正拓展着一条新的通往世界的“丝绸之路”。
潮涌西部!西进的合奏已响彻十年,西博会在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开放合作理念中走向壮大、走向理性和成熟。
找展会信息,就上Vanz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