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杭州网消息,前天晚上,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杭外陆佳蕾同学最终夺得总冠军,这让很多人大呼意外,因为大家之前最看好的并不是这个沉静腼腆的小姑娘,而是洒脱自信名声远扬的“大师”刘浥尘。
6月底,经过两次测试选拔,杭外要挑5名学生赴北京比赛,刘浥尘是最早确定的一个,这个14岁的男孩在同学中早有“大师”之称,连前来测试的央视导演都对他开阔的知识面赞不绝口。
另外三名同学也定得很快,钟天逸,智力超群博览群书,学习成绩在全班始终稳居第一;赵杉佳雯,漂亮聪慧交际能力强;于佳敏,综合素质非常全面优秀……最后一个名额,苏老师在几个候选同学中来来回回斟酌权衡,直到截止时刻到来前最后5秒才决定——“让陆佳蕾上吧”。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前面的几场比赛,陆佳蕾表现得很不起眼。
首次出场,她就写错了“沭河”(音shù,发源于山东省沂山南麓,南流入江苏省境内)而被罚下,那次多亏留到最后的刘浥尘同学力挽狂澜,带着整个浙江队杀入下一轮,“大师”也因为写对了“荦荦大端”(清楚、分明的样子;荦,音“洛”)一词而在赛场内外扬名立万。
半决赛第一场,陆佳蕾写错了“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而再次被罚出场,又是刘浥尘力挽狂澜,以一敌七留到了最后,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将浙江队带入总决赛。
本周五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决赛前,夺冠呼声最高的热门选手,当数“大师”刘浥尘同学无疑。
总决赛也是个人赛,场上15人个个都是顶尖高手,实力不凡,有的学生已把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抄过三遍,有的学生在当地长年背负着“考神”之称。因为是淘汰赛,只要写错一个字就要离场,那天的比赛也异常残酷激烈,场外网友直呼:连这么难的词也能写对,这些选手简直是“文曲星”下凡。
担任比赛讲解的著名学者钱文忠也说,“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场比赛”。
随着时间推移难度增大,高手们纷纷落马出场。当场上留下6名选手时,人们发现有4个都是杭外学生。“大师”刘浥尘被一个不算生僻的词“式微”(事物由兴盛而衰落)绊住,让很多人惋惜意外,最后对决的于加敏同学也败给了“佯嗔”(假装生气)一词,而陆佳蕾,表情沉稳地写对了“婉娈”(wǎn luán年少美貌),最终获得总冠军。
陆佳蕾赛后坦言,“婉娈”一词之前闻所未闻,完全是根据汉字规律推理出来的,“美好的样子”基本和“女”这个偏旁有关,峰峦、鸾凤和鸣的声旁都是“亦”,“婉娈”就这样写出来了。
昨天,国内不少媒体报道陆佳蕾同学夺冠时,都用到了同一个词——“黑马”。
杭外带队老师苏云生,也是陆佳敏的班主任,她说,“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陆佳蕾是黑马,你如果深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这个小姑娘身上其实有着很深很深的潜力,她不像别人跑得那么快,但是往往发挥得越来越好,坚持到最后直到爆发。”
苏老师说,当初组队时最后一刻选上了陆佳蕾,也是被她身上一种特殊素质打动:特别踏实,特别认真,特别能坚持,特别追求完美。
“她可能没有刘浥尘那么渊博,没有钟天逸那般聪明,没有赵杉佳雯那样灵动,但她肯定是他们当中最最踏实的一个,一旦她去做一件事,一定会扑心扑肝,投入全部的身心和精力。”
陆佳蕾7岁时随父母从东阳来到杭州。父母在城北登云路文化商城开了家书店,把她送到翠苑三小念书。小学一年级,她就考了全班第一,后来始终在年级名列前茅,小学毕业因为成绩优异,无可争议地进入了杭外。
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从小读书就坐得下来看得进去?
她父亲陆劲松说,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孩子遗传了他的脾气性格,比较沉稳踏实,做什么事都特别认真。二是他们夫妻俩长年在东阳和杭州两地开店,搞图书批发,经营的全是0-7岁的婴幼图书,所以从陆佳蕾两三岁起,就从自家店里拿了童书给她看,那几年店里卖过的书,孩子几乎全都看过。
上小学和初中后,佳蕾要读的书自己店里没有,她就到附近邻居的店里去借——因为他们家的店开在图书批发商城,周围邻居全都是经营图书的,各种各样的书应有尽有。
刚进杭外时,陆佳蕾理科成绩拔尖,但文科成绩并不好,在全班位于中下水平,这可能也遗传了父亲的理性思维方式,陆劲松毕业于浙工大塑料工程专业。
杭外有坚持几十年的让学生大量阅读的传统,每个学期老师都会给学生推荐一批书目,内容涵盖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各个领域,“杭外书单”在网上被人们广泛传颂。
初一初二那两年,陆佳蕾读了大量课外书,虽然读得不快,也不多,从阅读数量和宽度看远远比不上刘浥尘、钟天逸这些一学期动辄六七十本的同学,但陆佳蕾读书,慢,细,深。苏老师说:“只要她读过的书记过的字,我就知道,肯定永远也忘不了。”
就像每个星期学校操场上的“阳光长跑”,从一大群虎虎生风的学生里,肯定能在最后几位找到陆佳蕾,但是无论如何,你都能眼看着她一步一步坚持跑到终点。
相关阅读:“汉字听写”让中国人重新审视汉字
新华网南宁10月20日电 (记者刘晓莉 钟群)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的汉字,却在一项“汉字听写”的文娱节目中重新被审视。这个很多人从一出生就接触到的几乎没有任何神秘感的文字,因为这档节目让人们有了一种何其熟悉又何其陌生的感觉。一些汉字看似简单易懂,写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这激发了很多人的兴趣,“汉字听写”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自8月初开播以来,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持续升温,造就了难不倒的“神孩子”,也让不少观众直感叹“自己就是个文盲”。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听写汉字是一件从小学开始就会做的事情。因此,很多人刚一开始对这个节目并不感兴趣,但随着节目的热播,电脑时代里书写能力越来越“退化”的人们边看这档别出心裁的节目边拿着纸笔进行“自检”,发现怎么有那么多的汉字都不会写,虽然大赛已于近期迎来总决赛,但汉语听写所带来的热潮依然持续。
整个大赛期间,广西队表现不俗,成功进入总决赛,在最终的比赛中,广西选手廖乙霖夺得年度总决赛季军。这名来自广西大学附属中学的被同学们称为“女汉子”的女中学生,其实最擅长的是理科,但她平时涉猎很广,喜爱读文学名著,为她积累了不少生僻的字词。比赛结束后,这些小选手们俨然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随着节目的不断深入,挑战的难度越来越大,一些极为生僻“怪异”的字出现在观众们面前。虽然也有观众抱怨节目难免进入为了考而考的阶段,但汉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让观众随着节目的发展而感触颇深。广西选手梁钰婷惊讶地发现,通过比赛,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与众多娱乐选秀节目相比,这是一档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中学生的节目,却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有的一家老小全部当观众,比赛看谁会写的多。在全国其他地方,比如新疆等地,一些学校、社区纷纷开始举办汉字听写大赛。人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音韵结构”之美,这一节目唤醒了键盘时代里深藏在中国人心中日趋淡忘了的汉字情结。
今年32岁的公务员(微博)张蕾说,用了10多年的电脑,有些字已经不会写了或者已经没概念了。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每个汉字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重新书写汉字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补课”。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周可达说,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演变过程,其中蕴含了古人的许多智慧,也融入了无数的历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对汉字的学习也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所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高的支持率,与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有着很大关系。人们不光是在听写中获得了乐趣,也在听写中增长了见识。他认为,在这个“提笔忘字”的年代里让人们能够重新审视汉字的魅力,是汉字听写大会的现实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