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雪云来源:网纵会展网 发表时间:2012-09-16关注 次 | 查看所有评论
内容摘要: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发言(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2年6月16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经济50人论坛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青岛)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
新浪财经讯 2012年6月16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经济50人论坛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青岛)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研讨会的主题是“海洋经济发展与沿海城市转型”。图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发言。
吴晓灵:我谈一些对金融体制的一些整体观点,然后再说一下对于青岛金融业的发展建议。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其重要产生原因是衍生品过度发展与监管的缺失,因而很多人都提出我们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在金融衍生产品方面要去杠杆化,要碰出金融的泡沫,要完善监管制度。而且,也看到了一些发达国家在制造业方面没有很好的发展,有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因而提出了让制造业回归减少对金融发展的依赖,成为欧美国家调整经济结构重要的政策。
中国的金融稳定得益于金融改革的推进和金融业相对保守的发展战略。在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人都提到了中国没有遇到金融危机冲击,似乎我们的经验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能够避免金融危机,更重要的是我们推进了改革。在危机之前我们完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完成了对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从1995年以后又对很多非银行机构进行了改革,实际上这些改革增强了我们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但是,在金融业发展方面相对保守,这种战略是好是坏?我认为从长远来看,这种保守的发展战略对于完善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并不是特别好,因而为了要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需要提升金融业的服务水平,来促进发展潜力的释放,这是企业界的一种诉求。融资难和投资难并存的现象,其实就是目前金融发展稍显保守的现状反映。
中国政府的监管当局其实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因而现在在不断加大金融改革力度。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进金融改革,改进金融服务已经是现在金融政策的基点。从2009年开始,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政府还有央行提出了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改革措施,极大加大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力度。而这种措施的提出,也顺应了在金融危机之下,各国感到我们不能够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个“美元独大”的货币体系上,希望能够给世界多一种货币结算的选择,这是周边国家的要求,也是我们的企业能够走出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措施。
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要加快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改革。刚才谈到的这次金融危机一个很重要的教训,就是要改善金融监管。对于中国来说,应该是扩大金融改革开放的力度。在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中国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呢?
第一,我认为应该放松管制,给企业以更多的融资自主权,最近,证监会在发行制度、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通过发展资本市场给企业以股本融资的场所,应该说是进行了大力改革,但是我认为当前改革的重点应当是加快“四板”市场的建设,给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开拓合法渠道。“四板”其实就是相对于上海、深圳的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以高科技园区连接的股份代转让系统而言的。我说的“四板”是指非公众上市的企业的股权应该有一个转让的场所。一个企业从出生到它成长,必须要经过多轮的融资,我国现在资本市场中最大的问题,是出生的企业没有一个合法的多次融资渠道,因而难以培养高质量的上市企业,也就是说我们的资本市场有一个发展的塔尖——上市的企业,但是缺少厚实的塔基——没有中小企业股本融资的合法渠道。产权交易所都有一个诉求,就是很多企业的股份应该得到转让,但由于对非上市的股份企业没有明确的合法渠道,他们只能以产权交易的方式出现。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非公众的200份以下的,甚至过去老的证券法1000个股东以下作为非公众企业,把他们的股权有一个合法的股东转让渠道的话,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的股本融资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因而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力度。
资本市场还有一个债券的融资,在债券融资方面推出了私募债券,现在推行的私募债券发行重点都是一些中小企业,应该说面对合格投资者的私募债券发行,对企业用债券渠道发融通资金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我更希望在我们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能够用私募债券来发行并购的债券,支持企业的收购、兼并,服务于结构调整。
第二,应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给企业管理风险的工具。我国的汇率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需要用金融衍生产品管理风险。最近一段时间汇率已经改变了单向升值的趋向,人民币有升值也有贬值的时候,特别是现在欧洲债务危机在深化,不确定性在增加,各个国家在经济恢复的时候有一些资金要回到国内去投资,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际资本的流向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人民币已经不完全是一种单边升值的预期。在人民币可升可贬的环境下,推出金融衍生产品让企业来管理风险是格外重要的。
这次人民银行推出了利率的浮动这样一个濒临市场化改革的措施,存款的利率上限可以上浮10%,贷款的利率上限可以上浮20%,加大了利率上浮的空间。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的推进,也使得利率的不确定性增加,需要由衍生产品来帮助大家管理利率的风险。我认为,目前可以用远期利率协议、外汇合约等这些最简单的衍生产品来帮助企业管理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再进一步,稍晚一些,可以做利率期货和货币期货。
在衍生产品方面,应该尽快推出国债期货,促进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完善,1995年时国债期货出了问题,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再推出国债期货,而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完善除了要有合理的国债期限结构外,要有国债期货对于完善利率的市场定价还是有好处的,因而在衍生品方面,尽早推出国债期货还是有利的。
第三,要更新理念,为民间融资创造有利条件。我国的金融之所以有很多金融产品不能发展,金融改革显得比较保守,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这方面界定不太好,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责任,承担了过多的风险,因而对于一些产品的推出就有更多的管制。再者,正因为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界定不清,监管的边界也定得不好,所有的事情只要和金融沾边,似乎都需要政府来管,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应该合理界定监管的边界与力度。用自己的钱投资,应该给他自由。如果是集中一些大客户的钱来做的一些金融活动,应该适度的监管,但是如果要用小客户的钱,包括居民的储蓄存款,还有保险、股票证券的买卖等,涉及到大众的金融活动应该给予严格、审慎的监管。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我们国家现在金融的监管潜力是高度集中在中央的。这种集权其实有科学的一面,但也难以适应各个不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监管职责也是很重要的,我认为涉及到社会公众的,还有涉及到市场统一规则等这样的权力应该给到中央政府,而且应该由一行三会来监管,但是不涉及公众利益的这些金融机构,监管的责任其实应该更多地给到地方政府去。
根据刚才所说,要完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设想,对于促进青岛金融业健康发展有什么建议呢?第一,关于一行三会监管机构。一行三会监管机构管市场,青岛市政府只能配合监管部门鼓励、支持、督促其按照统一的规则在完善机制、改进服务上做好工作,凡是涉及到一行三会监管的,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其实能够发力的地方不是太多,只能够要求它们更多地来改善服务,包括当前青岛面临的中日韩自贸区开始谈判的发展机遇,以及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金融机构应该在企业走出去、人民币结算等方面更多地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一行三会来管的机构和市场。在一行三汇监管的机构和市场中,对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我认为要鼓励其沉下心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当好社区金融机构,特别是青岛银行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中国不缺全国性大银行、跨区域银行,但是中国的企业缺少沉下心来好好为它们服务的社区银行。美国金融业这么发达,其真正在全球和全国发展的银行不过十几个,而有8000多家区域性和社区的银行,正是因为这些银行的服务,才使得美国的中小企业可以很好的生存。所以我们地方的改革,不要着眼于那些跨区域全国性大银行的发展,而应该更多鼓励沉下心来为社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再一点,可以发展非公众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有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及融资租赁公司,特别是融资租赁公司,他能够融通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融资时最大难点是没有抵押物,但是融资租赁可以解决抵押物的问题,因为他是融物与融资在一起的。
第四,要发展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培育企业的成长。产业引导基金,可以是政府的行为,但是产业引导基金应该是市场化的运作,用政府有限的资金来引导社会的投资投向创业的企业。股权融资包括VC和PE,他们都是在企业初期成长非常好的工具,而且他们不面对社会公众吸收资金,只向有限的大客户来吸收资金,他们是非公众的企业,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应该很好地鼓励其发展。
最后,应该探索场外市场。我看青岛的有关发展报告中谈到要发展统一监管下的区域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场外交易市场,这个就是刚才讲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当中的第四板,这个需要各个地方政府在这一方面配合证监会来建立全国统一的规则,但是应该有各个地方的场外市场,为中小企业解决股权融资问题,只有解决股权融资才能谈到债权融资,而现在过多在呼吁债权融资,如果没有股本,谁敢给你融资呢?因而我认为对于小企业来说,股本的融资更重要。
这就是我的建议,不对之处希望批评指正。
找展会信息,就上Vanz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