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雪云来源:网纵会展网 发表时间:2012-09-16关注 次 | 查看所有评论
内容摘要: “全球经济变局下的中国西部战略”国际论坛于2012年6月27日在西安举行。上图为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张小波。(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全……
新浪财经讯 “全球经济变局下的中国西部战略”国际论坛于2012年6月27日在西安举行。上图为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张小波。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小波:我的演讲主要是根据两部分研究,一个是美国自然基金课题研究性别失衡对经济的影响,我写了一系列文章,有一个是关于企业家的精神影响,另外是关于产业集群研究,这两个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
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年均增长10%,动力在哪,最根本的我觉得是人的动力,就是创造财富需要人,你看中国大街小巷到晚上十二点商店门还开着,早上五六点钟到处都是卖菜的,这种工作精神是创造财富最重要的源泉,现在可以用两个70%的原则总结中国经济增长,过去30年里面70%新增财富由私有部门创造,第二个新增的就业机会有70%由新增企业创造,这就是今天上午谈到路易斯拐点,有人拼命工作当企业家制造就业会,这是中国最近这些年快速起飞最重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别的国家没有这么快,企业家源泉在哪,看文献中,一般强调三个因素,第一个是教育,可是这个也很难解释,你到各个地方看,平均教育程度和一般人群教育程度,我做了一个分析,我调查四百个企业家,平均教育程度,几乎是一模一样,做企业家的人并不是受教育更多的人,所以这个也很难解释。一般做企业家必须有钱,没有钱怎么办企业,主流的经济学家都强调发展金融业,比如孟加拉国得诺贝尔奖的人就是研究发展小型贷款的,中国从来没有做过小型贷款,30多年前改革的时候,国有企业从来不给中小企业贷款,不给农民贷款,而且没有合法身份,只要8个人以上的企业都是违法的,不可能是私人企业。第三个是文化,中国人勤奋,勤劳吃苦,就想做企业家,这一点不能解释为什么企业家增长那么快。传统因素很难解释中国的企业家精神。
两个角度可以分析中国企业家精神,第一是人要做企业家必须有动力,因为做企业家有风险,要承受很大心理压力,工作很长时间,有可能会失败,第二你做企业家要有钱,怎么克服资金障碍,所以这两个都要考虑到。刚才魏教授已经讲到,因为中国现在性别失衡,每五个女的有六个男的竞争,意味着一个男的淘汰,按照达尔文理论来讲,繁衍后代是最重要的动机之一。如果现在女方认为财富是婚姻市场的一个指标,那么财富就变成一个排序指标,男的财富最低的五分之一就要被淘汰找不到老婆,贵州甘肃有个村子30%的30岁以上男性没有老婆,女的即使残疾人也能娶出去,女的是百分之百嫁出去。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出去创业,这就是最基本的。
为了盖房子必须得有钱,怎么挣钱,这时候出去打工,干危险的工作,做企业,这是对一般的老百姓来讲唯一的出路,那么这个怎么来验证呢,第一点可以看一个最简单的图,1995年中国做了一次工业普查,2004年做了经济普查,如果把各地方新增企业数目纵坐标看一下,横坐标可看一下每一个性别失衡点,两个放一块有一个正相关关系,性别失衡高的地方新增企业数目高,性别失衡激发动物性的本能,就是竞争、冒险动力,如果做回顾的话很容易验证这个规律。这就是因果关系,也许你这个性别失衡代表当地一些你观察不到的因素,比如这个地方投资环境很好,有很多赚钱机会,我们就做了一个研究,你可以看看当地国有企业增长的数目,外资企业增长的数目,我们知道外资不考虑性别失衡,国企也是一样的,外资是不是在一个地方投资,和当地性别失衡没有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讲起码性别失衡没有代表投资机会。
2005年1%人口调查里面问了一些人的职业情况,从微观数据看,同样可以发现男孩的家庭父母更容易成为企业家,是很显著的,有女孩的家庭不那么显著,这是从另外一个方面验证,男孩家庭如果在当地性别失衡比较严重更容易成为企业家,而女孩的父母就没有这种压力。
即使想做企业家,也得有一定的最基本办法,怎么克服资金障碍,刚才讲到在改革的初期大家都没钱,银行也不给他们钱,怎么能克服障碍呢,所以我强调一点,人都很聪明,都可以想出办法,中国想办法就是用集群的方式。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新,如果你看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很多生产都是一个镇生产一样东西,诺贝尔奖得主在最有名的文章中也讲过,其实大企业集中在一块是克服许多障碍很重要的一种手段,怎么克服,这是根据我过去的七八年调查总结的,首先集群各个地方都有,最基本的原理是一村一品,比如这个时候我们调查在浙江的一个镇,生产羊毛衫占全世界的40%,它完全分工分解,左边是店铺,不拥有任何生产设备,进去以后发现只有几样东西,有一个店铺,有一个商标,有一个店长,有一个电话,杂志上看到有什么好的样子模仿一下让别人造个样品,客商来了说订3000件给三分之一定金他就开始打电话,最后收回来他只做一件事检查质量,打上自己的商标,打一个电话,这是各个生产环节。都是安徽人骑三轮,买一个旧三轮只有3000块钱,缝扣子都是很多四川人,吃在那住在那,一个夫妻雇两个人就专门缝扣子,一个扣子两毛钱,谁都可以做企业家,没有人给他工资,都是计件,所以通过分工以后,每个人都能找着自己做企业的一种办法,可以从事某一个方面,钱多的可以多买几台织布机,人可以根据自己经费多少选一个行当干,但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企业家。集群通过把生产的步骤细分,降低了投资的门槛,使有可能向成为企业家的人有可能变成现实。
当地人有关系的,比如说做印染,是高污染需要处理污染非常费钱,但是都是当地人办。还有一个物流中心,这是政府直接出面建,所以投资很高,都是50%银行贷款,因为把工序分解,投资门槛低,很多人不需要贷款,最后调查多少人从银行拿贷款,很少。建一个企业下面一个就是流动资金,这个问题也很容易解决,因为你在一个地方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且这个信息传递也很快,就在一个小村子,如果你不讲信用,别人把话一传没人给你做生意,你所有的技能、社会资本就丢了,没有用了,你到别处去机器设备都没有用,使得人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声誉,比如借钱按时还钱,使秩序很有效运转起来,即使没有正规的制度,人通过私下安排,也克服了正式制度不足的现象。所以我们调查几百家企业,几乎看不到正式的合同,经常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手锯,很多情况下都是打一个电话,然后一个月结算一次。
反映西部和东部很大差别,我04年在甘肃调查的时候,发现中午很多企业关门,我问他,他说我们这一个镇就两三个企业,如果不关门,这里干部天天吃饭从来不掏钱,也就是说你如果企业特别少的话,被人家骚扰的可能性大多,如果扎堆的话,比如有上万家企业,收税的人去的可能性就低,浙江一代集群企业实际税率远远低于西部,因为西部企业孤军作战,被骚扰可能性远远大的多,民营税率一样,实际税率差的很多,这也就是大家通过集聚克服很多制度上的约束。集群比较发达的地方新增企业比较高,我现在结论是,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增长比较快,一是人有比较大的动力,因为男女失调,第二个是人想出一个办法克服现有金融制度,通过集群的方式去生存。
我想再谈一下对未来,这种模式还能不能维持下去,我觉得不是那么乐观,工资价格越来越高,集群正好是利用劳工,而用少资本的方式,如果工人价值高,集群方式逐渐会失去一定优势。第二点是现在很多当时老一代的企业家,就是现在企业涉及到换代问题,企业做大了,企业家的继任情况非常严重,企业家自己没有多少学问,就把孩子从初中高中送到海外,这些孩子学成回来没有人愿意做非常辛苦的中小企业,觉得太辛苦,所以这些企业继任也成了一个问题,但有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机会,我想可能在中西部有这个机会,落后密集型企业可能会往西部转移,比如我调查的温州鞋业,把他们上千家企业搬到重庆,西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多想想如何发展。
谢谢。
找展会信息,就上Vanz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