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雪云来源:网纵会展网 发表时间:2012-09-16关注 次 | 查看所有评论
内容摘要: ■哈莉特·戴高宁 ■刘桐渤 ■米歇尔·谢瓦利埃 本报讯 昨天,21个大项目在“第四届投资北京洽谈会暨2012城市可持续发展北京论坛企业家论坛”上签约,签约总额折合人民币约462.27亿……
■哈莉特·戴高宁
■刘桐渤
■米歇尔·谢瓦利埃
本报讯 昨天,21个大项目在“第四届投资北京洽谈会暨2012城市可持续发展北京论坛企业家论坛”上签约,签约总额折合人民币约462.27亿元,其中,重大项目占总签约金额九成以上。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出席活动。
本次签约项目投资规模大,内资项目签约金额全部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16个内资签约项目签约总额390.6亿元人民币。外资投资项目签约金额全部在3000万美元以上,5个外资签约项目签约总额11.38亿美元。总签约额约合人民币462.27亿元。
签约项目中涉及高科技、文化创意、促进北京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13个重大项目,签约金额就达419.6亿元人民币,占总签约金额的90.8%。
此次签约项目投资主体主要为中央企业、大型民营企业、跨国公司、产业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以中节能建筑节能有限公司投资项目为代表的签约项目反映了北京市一直以来大力服务中央企业,促进中央企业在京扩大投资的工作成效;以德国戴姆勒、法国迪卡侬等公司投资项目为代表的项目签约反映了跨国企业在京持续投资的态势;以万全集团、联东集团投资项目为代表的项目签约反映了大型民营企业在京加大投资的发展趋势。其他产业行业龙头、领军企业的大项目签约也反映了在京投资大项目的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
此外,会上还签署务实交流协议,进一步拓宽了首都的国际交往渠道:北京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签署缔结友好城市关系的协议,成为本市第47个国际友好城市。论坛期间,北京还和美国华盛顿特区、匈牙利布达佩斯市签署了友好交流协议。
政府成为城市文化资产背后的推手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无论是对有形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还是对无形的城市特色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在昨天“2012城市可持续发展北京论坛”专题论坛上,来自伦敦、华盛顿、日内瓦城市的代表介绍了各自的市政府在拓展文化资产中扮演的角色。
■英国伦敦
推广文化节
口碑利益双赢收
英国伦敦市长办公室中国首席代表刘桐渤说,伦敦市政府为了推动文化的发展,在过去八年当中,举办了一系列重大的文化节,例如伦敦时装周、伦敦电影节、伦敦设计周。这些文化节的设立并不是简单的文化推广,同时也创造了具体的产值,为伦敦的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对接提供了平台。
例如,每年9月的伦敦时装周,既吸引了世界知名时装公司,也是中小企业和新兴设计师崭露头角的平台。据初步统计,去年伦敦时装周上,英国设计师签下的订单达到了7400多万英镑。2011年的伦敦电影节上,英国本土生产的电影投资首次超过了10亿英镑。英国注重发展自己的电影,并且鼓励英国制片商积极参与世界性竞争。
伦敦善于在文化活动中寻找商机。今年伦敦庆祝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在泰晤士河举办了大量文化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伦敦文化旅游的整体发展。
此外,伦敦市政府积极鼓励市民参与到各种文化当中。例如伦敦每年一次的“大歌舞”活动,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由专业人士指导市民在街上举办各种各样的舞蹈活动。伦敦现在正尝试着和北京一起合作开展这个活动,请英国的专家介绍舞蹈的编排,鼓励中国的舞蹈爱好者和市民来参加,并有可能在奥运会前后通过电视进行转播。
刘桐渤表示,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今年5月连任后提出了2020年伦敦文化展望,为伦敦发展制定了未来八年的文化战略,要确保伦敦作为文化中心的地位。但文化发展需要资金,受金融危机影响,伦敦市政府在文化方面的预算减少了很多。因此,伦敦政府现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跟企业合作,让企业和政府在各种企业的品牌推广活动中注入文化的元素。
■美国华盛顿
文化保护区
交通体系通八方
美国华盛顿市规划办公室主任哈莉特·戴高宁介绍说,华盛顿对城市交通进行了精心规划,以便让市民能够享受到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戴高宁看来,世界上很多具有竞争力的、有可持续性城市的共同点是把文化历史传统保护得非常好,一般都有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和私人的交通体系,使得人们步行就可以抵达历史文化的区域和地址。
以华盛顿为例,市民可以通过骑自行车到达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在美国的大城市可能都做不到这一点。过去几年里,政府大大增加了自行车道的数量。同时华盛顿市还建设了有轨电车体系,第一段试点运行为22英里。如果能够正式运营,不但能降低人们出行成本,还能创造就业,有利于电车沿线的商业、居民的房地产业的开发。为了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华盛顿制定了严格的停车规定。
此外,华盛顿现在越来越重视行人道的建设,为行人创造趣意盎然的街景,既美观又实用。
戴高宁认为,要实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传承文化的过去,还要发展新的文化产业。华盛顿的经济常被称为“创意经济”,创意经济和文化产业的收入达到50亿美元。华盛顿现在有9个表演公司,还有其他的文化创意产业。
■瑞士日内瓦
小中有乾坤
城市文化定位准
瑞士日内瓦州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米歇尔·谢瓦利埃表示,文化是所有发展的基础,日内瓦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和平之城”,因此吸引了很多国际组织在此落户,同时开展了许多国际活动,使得日内瓦成为国际性城市。
“日内瓦是这样一座城市,世界聚集到这里,讨论从财经到失业的问题,” 谢瓦利埃说。日内瓦聚集了从世界卫生组织到世界贸易组织等众多国际组织,同时也是各种国际会议的举办地,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组织之都”。
谢瓦利埃说,日内瓦行政当局认为,日内瓦应该成为一座国际化城市,从上世纪60年代就向跨国公司打开了大门。日内瓦提倡多种文化包容,如今该城市人口中的40%祖籍是外国。
此外,日内瓦行政当局经常与国际社会进行交流,并举办一系列活动邀请国际友人参加。由于日内瓦的总人口只有45万,因此被称为“最小的国际大都市”。
谢瓦利埃说,为了促进一个城市和其他城市及国家的文化交流,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例如,日内瓦去年开办了中瑞合作的孔子学院,如果没有北京的高等学府和日内瓦高等学府的支持这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一些日内瓦公办学校也正考虑在课程设置当中加入中文,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相关政策,这是很难实现的。
■文/本报记者 刘一
■制图/杨信
找展会信息,就上Vanz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