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雪云来源:网纵会展网 发表时间:2012-09-12关注 次 | 查看所有评论
内容摘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十年庆”于2012年8月2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上图为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吴念鲁。(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中国社会……
新浪财经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十年庆”于2012年8月2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上图为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吴念鲁。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吴念鲁:非常高兴参加社科院金融所成立十周年庆典,在此热烈祝贺金融所成立十周年。刚才李扬副院长对今后十年的金融改革发展,做了一些阐述,提出了一些问题。
十年来,全球金融体系受到了激烈的冲击,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金融进入了一个后危机时代。它的特点是经济增长不可能迅速的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复苏将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而且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第二、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较多的金融政策与更多的政府干预相结合。表现出来的是严格的监管,很高的资本要求。
第三、在制造业商业领域,企业家考虑企业如何定位?参与如何创新,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有了市场,重新设计消费模式,重新界定营销方向等等。
第四、全球的经济格局正在面临再集团化的趋势。欧美经济潜力在削弱,欧洲处于欧债危机不能自拔,全球主要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调整,正是破旧立新的时代,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建设是必须的。人们需要通过重新思考来形成新的共识,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失衡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缓和,我国自身的问题也亟待调整。为此我们应该在自身的条件下,趋利避害,深入应对,深入研究全球经济的规律,为了更好研究全球经济,我提出几条经济发展应对策略,也是今后十年金融理论与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
简单说一下:
第一、推进国际金融体系的重建与国际失衡问题的解决。我们追本求源,此次金融危机与当前经济失衡有关。美国长期贸易逆差和经济失衡是源于美元的发行和流动来运行平衡的,因此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全球经济力量的对比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予以进行改革,全球迫切需要建设新的国际金融秩序。这里面归纳实际上五点:
1.公正合理的贸易体系,公正有效的全球发展体系。
2.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权应有相应调整。增加新兴国家的话语权。
3.加强国际资金流动与交易的监管。
4.控制资产证券化的杠杆倍数,加快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信用评估的准则。
5.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契机,加强20国的作用,推进全球失衡的改革。
第二,正确处理市场失衡,调整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市场主体分散,信息有限,微观的行为和宏观的方向,不符合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的方向,因此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手段去调节。现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也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把两者内在有机的结合起来。应该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科学的政府内外调控,防止损失,政府重视财政,同时也要重视货币政策操作的稳健与审慎。为此,必须密切关注每个可能实行的第三次宽松货币政策,防止危机对我国的转嫁。中国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跟踪和调控社会融资总量的变化,进一步研究政策的实效,正确把握金融节奏,避免造成经济的波动。
第三,妥善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应该正确认识金融创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积极推进温州金融试点的改革,通过金融创新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体系,促进金融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妥善处理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要加强和完善创新与监管一体的系统以及完善其机制的建设。应客观评价虚拟经济的作用,要深刻的认识到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推进建设经济强国的促进作用。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金融扩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不能低估虚拟资本和财富效应的作用,以及资本市场自己融资的作用。合理配置资金、资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对国民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为此要正确评价,如果不发展资本市场,我国的资产定价权,议价权永远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财务将被外资侵占。完善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是重要的战略任务,对实现本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打造一批现代化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金融经济健康,微观基础在于微观主体质量,只有靠经济不断提高才能经受住经济冲击的考验,为宏观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要积极推动国营的、民营的资本向实体大公司大企业集中,形成80-100家规模强大,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拥有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具有知名品牌的跨国企业,要以多元化的方式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归纳几点:
第一通过投资、并购相互持股,代理经销,建立开发区,以资本支出带领商品支出,提高对外投资效益,完善内外联动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互利共盈。
第二,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的企业,特别是银行的战略。这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战略并购的契机。
第三,加快人民币可兑换,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从货币可兑换的进程来看,大体需要10-20年的时间,我们从2005年实现人民币的境外可兑换,如果按20年来算,我们应该在2026年实现人民币可兑换。
第四,应该打造上海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成为人民币交易、结算中心,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上海的两个建设文件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国际金融中心,上述的提法表现,在2020年人民币应该是国际化。
第五,我觉得需要给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但问题是我们要到每个时间,每个时点充分认证它的利和弊,逐步推出人民币的可兑换。需要指出的是,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是以供给方为主,基本是政府的行为。但是货币的国际化,国际货币是非居民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偏好所决定的。就是外国人,外国政府,储备当局需要你,因此是两码事。这么来看,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第六必须加强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当前的金融风险随时存在,我们应该制定经济、金融的安全法律法规,把它列入紧急预案当中,凡是重大的金融政策出台和国有金融资产,以及民营的资产,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可以经过人大听证,通过立法的程序。因为只有经过决策程序的正确和公证、透明,才能保证政策的透明性。这样才能保证国家、人们的利益不受侵害,才能保护国民经济持续正常运行,以及防止危害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我认为,凡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国家经营的企业,如果允许外资参股,要允许参股持有,绝不允许有控股权。
上述六个问题,尚需经济金融理论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实务工作等相关部门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升理论高度,并得出可供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
找展会信息,就上Vanz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