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雪云来源:网纵会展网 发表时间:2012-09-12关注 次 | 查看所有评论
内容摘要: “2012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于2012年8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陈清泰。(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2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于2012年8月24日在……
新浪财经讯 “2012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于2012年8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陈清泰。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清泰: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非常高兴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研讨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今天我想就超越争议,促进改革谈一点意见,今年以来,对国有企业有一些争论,其中有的观点,是有分析的,也有不少是概念上,澄清含混的认识,有助于超越争论,形成共识促进改革。
第一,关于企业做大做强与国有资本问题。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与国有资本布局调整,这是改革发展都必须进行的两件大事,在谈到国有经济扭亏的时候往往谈到国有企业要退出一些领域,但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进,怎么退,需要重新的有进有退,指的是国有资本投向,而企业的天职是做强做大,这是两个不同的范围,在公司制下并不矛盾,就是说,企业追求做强做大,并不是受股东成分和股权结构的影响,而国有资本中哪些行业或企业的进退也不受影响。
例如,沃尔沃原来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1999年4月,被一家外资公司收购,而2010年3月,又被我国的吉利汽车(微博)收购,投资者在十年之内,两出两进,而沃尔沃公司依然在发展,现在国有资本的功能和个别企业的目标差异也明显,比如,一方面,国有钢铁企业雄心勃勃要制定发展战略,鼓励做强做大。
另一方面,国有资本不可能退出钢铁领域,这是作为市场,国有资本投向,国有资本从产能过剩领域的退出,并不意味着国家产业的结构升级,而企业做大做强也不能限制国有资本布局调整。
目前的问题在于国有资产实现形式没有资本化,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应改革国有资产实现形式,利用公司制度的特点,放开国有资本的流动性,同时保障企业主经营做强做大。
第二,完善公司治理与保障国家权益,公司治理是有法律保障的,制度严谨的规则和机制,它可以较好地处理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信托代理关系,公司相关者之间的平衡,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国有企业可以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政府与企业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的总结,正是基于此,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认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主导核心,受体制和传统理念的影响,有些部门和机构还习惯于来管理企业,他们还不适应两个分离的情况下,通过有效公司治理,来进行股东权益的变革。
比如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提问,离开了主管部门的干预和审批,就凭董事会,怎能做出重大决策,怎么保证大股东的地位,股东要牢牢把握董事长、董事任命权一说,如果经理、副经理,以及主要部门负责人的任务,怎能保障自身的权益。
实际上,不少人依然认为,对公司决策直接管理越多越可靠,对经营管理层直接控制的面越宽越安全,岂不知打乱了公司制,破坏了规则,必将陷入低效益和无人附和,甚至给内部人员控制留出空间,这就出现了这个,公司治理是维护股东权益,但一些公司治理的缺陷,大都与大股东的非正常行为有关,上市监管部门也花费了很大的力度来督导和规范公司的内部治理,但一些机构和股东又不时超越公司法,从外部进行干预,他们不太在意中小股东权益,也未能维护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
目前的情况是上市公司自身可以做,不论是公司章程规则,还是机构设置,以及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等组织构建已经完备,会议和相关活动按章程和程序进行,而且质量不断有所提升,但是,某些来自外部、超越公司法的干预,使一些重要决策往往通过非正常渠道来进行,公司既无奈又没抵抗力,这就是一些公司的治理显得薄弱,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的主导过程中,特别是控股股东,如果股东缺乏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的意愿,那么内部人则更愿意巩固自己的控制地位,在中国工业化、产业升级,培育自主创新竞争力的企业的重要时期,可以说,有效公司治理是中国微观经济最重要的制度建设。
公司治理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关系,政企关系的一把钥匙,它的有效性关系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公司治理的水平影响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信心,涉及大股东、小股东,公司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一块基石。
公司治理机制决定企业的决策机制和风险水平,盈利能力以及融资成本,是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基础软件。在我国改善公司治理是一个与体制改革密切关联的命题,涉及公司内部的治理,也涉及公司外部的治理,而外部的治理改善,不是公司层面可以做的,它需要深层改革的支持。
第三,关于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作为执政党和政府所追求的绝不是谁进,或者是谁退,而是要鼓励所有的企业都做大做强,所有资本资源都能最大限度发挥潜能,争论的实质不是这个问题的本身,而是竞争的公平性,在我国改革中,从不得不采取对企业的区别对待到轮番政策调整的做法,其中不少一直延续到今天,甚至有的在强化,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打上了所有的质疑,包括有些上市的公司,每家企业头上都有一个所有制标签,在市场中形成一条所有制,分体制内和体制外,各类企业实质上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竞争。
其中国有企业属于强势,它属于体制内,有行政区别,从政府那里获得一些资源的优势,例如获得土地、矿源,获得电网、电信等特殊经营权,而取得政府投资项目的能力也更强。
二是可以方便的获得银行贷款,企业产出和国企产出大约占1/3,而获得这银行贷款约占70%;三是国有企业在一些上游产业获得超额利润;四是在竞争行业,也有市场准入和行政审批两道关口,一些重要的产业条件,往往为大型企业量身定制,很多民营企业因此被挡在门外,被称为玻璃门;五,通过融资平台建立一批新的国企,在基础设施等领域,不少民营企业被请出去。
实际上,企业被分成了三个阶段,近年来,为避免风险,国企更倾向于在内部交易形成配套,如,央企联盟,大手笔投资建立产业链,对民营企业形成了影响,银行把民营企业看做不可信任的企业群,为规避政治风险都有远离民营企业的倾向,在有的地方,政府出面干预来做大国企,甚至强制盈利的民企要被亏损的国企兼并,缕缕出现民企被挤出的事件。过去,我们大大解放了全民的思想,为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扫清了障碍,极大地调动了经济增长水平,今天在特别需要鼓励创新创业,如果能摘掉企业的所有制标签,消除所有制鸿沟,将是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
第四,解决的途径,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在建立现在企业制度符合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同时,中央特别关注另一个问题,是国有资产管理如何能与市场相结合,早在1993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合理形式,以及1997年,十五大进一步指出,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形式。但是迄今为止,我们一直将国有经济等同于国有企业,在产业领域把实物性的国有企业尽管在市场领域仍有差距,但随着改革的深化,继续与拥有管理和控制国有企业群作为国有资产实现形式,给完善市场经济增添了障碍,使企业和政府不断遇到各种困惑。对经营性国有资产选择可以用财富语言清晰界定,并具有良好流动性,可以进入市场运作的资本化的实现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业国有资产资本化管理,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一般领域,国有资产实现方式资本化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第一,国有资产资本化意味着国家拥有管理和控制国有企业转向拥有和运作国有资本,意味着国有企业的整体改进,与投资的企业可以建立良好的股东和公司的关系,政府不再控制和管理企业,企业依法成为独立市场主体,聚焦于目标在董事会指导下,在竞争中做强做大,这对于政府和企业都是又一次的解放。
二是资本化的国有资产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将通过国有资本在行业和企业之间的有进有退来实现,而这种应对,原则上,不影响企业经营范围和企业的经营。
三使政府摆脱了与国有企业关系,有助于超越地位,进行市场监管,提供公共服务,公平对待各类企业,消除所有制鸿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是国有资产可以分做两种投向,两种运作机制,在市场,国家委托专业的投资控股机构,投资运作实现政府特定的公共目标,而在一般领域,国有资本投资机构应该回归到追求更高投资回报两类投资各有明确目标,有利于提高效益。
五是国有资本投资收益通过国有资本计算,可以主要用于弥补体制转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那些问题,需要公共财政支付的,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转型,并使全民所有回归到全民分享。
六是国有资本第七个功能主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而不是以做强市场机制为前提,这就是国有资本具有一种亲市场性,较大规模国有经济的这种形态,原则上没有扭曲市场的动力,而是维护市场的利润。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改革没有完成,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方针是完全正确,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将为体制转轨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我讲了一点意见,谢谢大家!
找展会信息,就上Vanz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