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网纵会展网 > 新闻中心 > 会议资讯 >

论坛:国家人才战略与中国发展转型

编辑:刘雪云来源:网纵会展网 发表时间:2012-09-12关注 次 | 查看所有评论

内容摘要: 大会圆桌论坛二:国家人才战略与中国发展转型现场(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第七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纪念欧美同学会诞辰100周年,于……

大会圆桌论坛二:国家人才战略与中国发展转型现场(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第七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纪念欧美同学会诞辰100周年,于2012年9月2日(周日)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隆重举行。图为大会圆桌论坛二:国家人才战略与中国发展转型现场。

  汤敏:各位来宾我们开始论坛的第二部分,国家人才战略和中国发展转型。在这一个论坛里头我们请到几位嘉宾:

  吴 江 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千人计划项目评估专家;

  邓 锋 北极光创投公司合伙人、千人计划代表

  张 辉 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会长

  刘 科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兼首席科学家、千人计划代表

  张辉博士,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会长,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汤敏(主持):我们这一节讨论人才强国,海归在中国转型时期如何发挥更好的作用。这个题目非常大,对海归来说,特别是对高端海归来说,从2008年开始的千人计划确实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有2000多在海外的高端人才都引回国内,现在正在筹备着各省的百人计划、千人计划,以及国内人才的万人计划等等。这对于我们这些海归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何才能成为人才,如何才能在国家的发展里头起到作用,今天我们请到这些专家有些本身就是千人计划的专家,有些参与挑选千人计划人才的一些工作,我们下面听听他们对海归在转型期如何发挥作用,他们是怎么成为千人计划的,使我们更多的海归、更多的同学能够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高端的人才,同时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我们的规则还是这样,每位专家讲三分钟。人们说如果三分钟内不能把你的观点讲清楚,说明你对自己观点没有想清楚,这些都是专家,我们先来考验一下他们三分钟能不能把最主要的观点讲清楚。首先请吴江先生。

  吴 江:大家上午好,利用一点时间交流我们实施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中重要的品牌:千人计划。今天早上开幕式的时候中组部人才局对千人计划做了一个描述,我们提前了两年,三年就完成了千人计划。从目的意义的角度说,,世界上很多的国家都需要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这种情况下,为了有可能引进更多的人才,实施了千人计划。目前千人计划完成计划也仅仅是把人引进过来了,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想从正面上看有四个特点:

  第一个,引进海外高素质人才已经形成规模效应。从规模效应角度看,2000人算什么呢?实际上千人计划是一个示范作用,是一个国家带动作用,后来从国家层面出台青年人千人计划、外国人千人计划,现在改成万人计划,说到底就是为了使创新型人才为国家需要服务。现在各地有12万海外人才,,12万是各地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的人才数量,已经形成规模效应。

  第二个,以千人计划为龙头的创新人才,引领一批新产业。特别是在生物医药等领域一批重大课题项目的启动,以及城市建设方面起到的推动带动作用等。

  第三个,这些人才带来新技术、新理念、新经验,进一步推动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以及卫生体制的改革。我们国内正在深化,我们引进的人才发挥鲶鱼效应,对于推动人才发展、深化改革,特别是推动科研院校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个,环境改善方面,大家来了都不适应,这种环境改善都在积极的适应。这两年,工作条件、生活条件都在逐步发生一些变化。这里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家对国内的环境特别像人居环境、官本位现象、科研体制、资金人才等方面有很多不适应,存在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反映了千人计划引进来以后工作需要改善和加强。不仅需要政府,还需要社会和市场服务进一步改善,这都需要我们大家需要共同促进,把这项工作搞好。

  汤敏(主持):谢谢吴江先生,下面请北极光邓锋。

  邓 锋:我跟大多数海归一样,回来创业,国内有很多机会可以做事业上的发展。第一个,在国外呆了很多年,这七年下来,刚开始觉得什么事都可以做,机会很多,国家和地方都很欢迎我们。中间走过一些路程,大的环境不是很好,有过困惑和苦恼,事业方面、家庭方面都有。沉淀下来找到自己的定位,觉得在一些地方可以发挥作用。海归大的定位,我们真的可以帮助把世界上先进的东西引进到中国,这是千人计划里头要求的,除了我们自己的,还有做管理的或者学术方面有一定先进的科学都能够引入中国。刚才讲到制度设计的问题、教育的问题。我们很多人不做教育,很多对中国教育有自己的想法,这些都可以引进来,这些方面海归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这些需要一个平台,千人计划就是给我们一个平台,国家对于平台的重视提升到另外一个高度,我作为千人计划的一员,深深感受到这是前所未有。这个平台也给我们所有海归一块发挥力量,你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但是像欧美同学会、千人计划等等,这些平台都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一起来促进国家的进步。

  第二个,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可能以前包括千人计划也没有彰显出来,很重要一点是我们海归可以帮助中国走向世界,包括刚才吴先生讲到,他们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把世界引向中国,在中国国际化过程中,海归既对西方国家有了解,对国内也了解,我深刻意识到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海归能起到很大作用,我们以及一些海归的朋友,逐渐在发挥这方面的作用,所以有很多体会,一会儿时间多我们具体聊。

  汤敏:谢谢邓锋先生,下面请刘科先生。

  刘科:我在美国待了20多年,回过创办了一个低碳能源研究所, 是深华集团资助的,现在我的团队里有20多“千人计划”,60多个海归。上午大家都谈到了中国梦,我自己是能做能源环境及我自己在“千人计划”答辩的时候,我中文打字都不会。我用英文,我当时打了一个的题目,说让中国的天更蓝,水更清就是我的中国梦。今天上午陈启宗先生谈了,人类发展到今天,最后主要矛盾变成人类发展和自然资源、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前一段我跟一位老革命家在一起,我们以前共同的目的是解放全人类,现在我们全世界的人都过上开大汽车,住大房子的生活,我们的地球不能容纳。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有这个思考,真正现在主要的矛盾,变成人类发展和环境资源限制的问题。另外就是在美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也有类似的问题,金融危机表面上是金融政策。实际上当 油价推高到150或147稳定的时候,因为全球购买力下降,这其中也是金融危机另外一个因素。我说这一点就是,我们很多的海归,从国外带回来很多的技术和理念,我们呼吁一下这个群体,在这个问题进行思考,我们怎么能够让中国天更蓝、水更清,并且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我们硬件都不错,我们应该想想怎么解决环境、能源的问题。另外,“千人计划”包括海归,我们实际上是起到桥梁的作用。我非常赞成今天早上陈先生讲的,真正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一批真正对中西方文化理解的人,共同促进人类和谐发展。

  第二点,我想谈一下我回来的观察,我在国外拿了理工博士学,我工作了十几年。上周末我们“千人计划”在无锡开峰会,我当时座谈的时候谈了一个观点。我观察的一点,我个人觉得真正国家的现代化是要靠企业的现代化,我个人觉得中国现代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自己总结是国企去官僚化,民企去家族化,取而代之的是有一批职业道德,有国际化视野的职业经理人,把中国国企和民企,不管怎么样,最后都要变成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共公司。我想,哪一天假如我们的国企和民企,真正变成了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之时,也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之时。这就需要“千人计划”领导明白一点,不光要引进一批技术人才,同时也要引进一批有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这些人跟国内的同行大家一起共同的合作,这方面能够多做一点工作。今天上午陈先生也讲了,不要把财富留给下一代人,我有这个体会。你仔细看,真正美国的英雄,卡梅隆、福特和比尔盖茨,他们都是赚钱有能力管理自己的财产,但是最后像比尔盖茨把自己90%的钱都回馈给了社会。我想中国现在有一批企业家用自己的能力赚钱,把自己的财产再回馈社会之日,这也是中国现代化之日,也是中国梦实现之日。谢谢大家!

  汤敏:谢谢刘科先生,最后我们请北京创毅迅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辉先生,也是专家联谊会副会长发表演讲。

  张辉:大家好!今天上午中组部孙局长让我们介绍“千人计划”,经过前面八批的工作,已经吸引了近2800名“千人计划”专家。这2800名专家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进入到各个科研院所。第二部分,进入到大型的央企和民企,主要提高各个企业创新能力。第三部分,自己创业,创办一些中小企业。近几年也出现了很多显著的成果,比如潘建伟教授的量子信息领域,现在是全球最为领先的;丁烈明的抗癌新药,被卫生部列为“十一五”期间的两弹一星;还有张守成教授,利用量子自旋效益,开拓了拓普绝缘体的新材料,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还有黄晓庆推动了TDLT,我国自主第四代移动通讯的技术。我们“千人计划”已经开始出了一些非常好的成果。

  我们“千人计划”为了配合国家战略和发展转型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推动科研和教育的体制改革。第二,推动产业升级。第三,加强国际间科技合作。这三方面工作是我们希望在“千人计划”联席会中推动的工作。

  具体到科研教育体制改革,我们现在很多“千人计划”专家已经在北大、清华和985、211工程大学里担任院长,在院长里我们已经试行专家办院,去行政化。在中国高校里如何去行政化,显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科研创新管理体制上,我们开始研讨美国的达码(DARPA)机制,这是美国国防部已经跨越了五六十年创新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所有现在互联网、GPS等等都是美国的达码的机制诞生出的科研成果。中国科研经费已经是全球第二,而且在“十二五”期间有可能跟美国持平。所以咱们花的钱不比美国少,但是我们能否出来真正有巨大经济效益和产业化效益的科研成果,这是我们希望在科研创新上有一些突破。

  在产业升级方面,我们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产业升级的核心,在于要诞生一批科技型的、创新型的民营企业。这批创新型、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崛起,是中国产业升值核心的诉求。我们所有的人才战略也好,或者政策的制定也好,都是围绕如何能够推动产生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另外,我们通过把一些“千人计划”的专家引进到大型的央企,推动大型央企有更多的创新的意识、动力,以及促进更多大型央企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能够融合,共同推动一些产业的发展,这些方面我们都在推进。包括产业中政策,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能源管理,环保、水处理等一系列的产业政策。针对于宽带中国,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政策推进,包括现在页岩气开发。

  最后的一点,是国际合作,避免冷战核心在于大的工业革命,工业突破,所以我们跟美国和欧美的各大科研院所都开展了合作。谢谢。

  汤敏:谢谢,大家今天上午听了一上午的演讲,头脑里有很多的问题,也有很多想问上面这些嘉宾的问题。下面我们做一点小小的改革,把提问的权利让给下面的参与者。按照大会的规定,我们还有四十分钟的时间。我们的观众还可以与嘉宾PK一下,但是咱们又一个规定,你的问题不能太长。首先请三位嘉宾提问题。

  提问:我是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我问一下吴江院长一个问题,千人计划现在已经经历五年了,五年过程中有没有感受到一些变化,特别在人员素质和评选标准各方面,现在千人计划评选竞争激烈程度和以前比有没有什么变化?很多人想报千人计划,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评上,我想问一下您在这方面的看法?

  提问:我对邓锋先生提一个问题,刚才邓锋先生非常真诚的告诉大家他经历的回国创业经历的艰难,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究竟有那些困惑,艰难的克服困难的例子,尤其在事业进程过程中发生的。跟我们回国创业留学人员分享一下。

  提问:我想问吴江先生,千人计划都有哪些标准?作为一个创业团队,如果有一项专利创业团队怎么列入千人计划,这个项目评估是什么样的标准?

  吴江:具体千人计划的评审工作我没有参与,所以我还不太了解现在千人计划在具体评审过程当中一些变化情况。向几位专家了解一下。

  现在整个千人计划评审工作还是有一个逐步的进步过程,比如说从注重评个人,逐步开始注重评团队,更加重视团队的结构、组合,从技术到管理。再一个,更多从创新到创业,因为总体上来说千人计划创业的偏少,大体上也就占不到三分之一,更多还是要能够促进千人计划走出学校,能更多融入到产业发展当中去,和民企、国企更多在创业方面合作。同时在环境的变化,也还是要更多的营造一些创业的工作、生活各方面良好的条件。再一个,评审的过程现在看来程序比较复杂,有些不够透明化,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些问题,我觉得这方面也还是需要有一个逐步改进过程。大体上来说,现在千人计划总的了解怎么评审,评审过程、程序这些宣传还不够,咱们透明度不够大,有些了解,比如说千人计划直接参与或者直接申报的人相对来说了解,有些企业在企业了解相对少一些,需要更多人了解它,需要多方面大家来宣传,尽量让标准和程序简化,另外透明度更大一点,正在考虑这方面变化,我只能从宏观讲一讲这个情况。

  邓锋:总体来说有两个大方面的困难,第一个是个人发展困难,第二个是大环境,碰到跟以前想不到的问题。先说个人,我自己过去在国内做过创业,然后出国留学,在国外待了15年,自己学习完了以后在国外创立了公司,把公司带上市,最后把公司卖掉,回国来拿着那些钱做风险投资。其实在我回国做风险投资遇到有几个大变化,一个是职业的变化,做创业和做投资虽然有点相象,但是做创业是做运营,做投资是做金融。第二个市场的变化,我在国外待了15年,91年到2005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业规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个,我自己回国创业没有参加任何的公司。

  我为什么提这三个变化,我想很多海归都是这样,在国外是一个技术专家,你可能不是回来做投资,你可能回来做创业,但是你可能没有创业的经验。你觉得我有技术回来做产品,卖出去就是创业。你没有考虑到市场,没有考虑到你职业的变化,这是非常大的困难。我回国后,我今天用的司机都是我第二天在报纸上找的,我回国来要自己租房子,自己找秘书,找司机,好多都没有认识的人,不是在国内待了很长的时间。我的秘书也是面试了以后,一直到现在都是做我的行政助理,全都是一点点来的。家具也要买,什么都要买,这些都没什么,我想任何一个海归都有心理准备。最关键的是,我们海归上岸,你发现你上岸还是很困难的过程,你学习要交很多多学费,不要以为有了技术就可以创业。有了技术就可以创业,可能在硅谷是行的,在中国绝对不是这样,创业环境非常不同。在硅谷我们讲的是你有了技术,刚才刘科讲的我很认同,你可以找职业经理人,你可以找做法律的,做投资的等等都有,所以很容易说我是专家,就可以把那一块做好。你可以会跆拳道、柔道,但我们中国CEO什么都得会,比如在中国政府关系是非常重要,还有我们讲你的市场营销都要知道,你说我找什么人来做,中国很难有职业经理人,技术在中国创业占的成功的比重小于在硅谷创业的成功比重。我不是说他不重要,包括我们做投资先考虑CEO,技术的能力不足,再考察他各方面快速的学习能力,这给所有回国的海归,包括当时我自己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挑战,你怎么能够快速的适应环境?这个过程中是需要时间的。我觉得要想做好,第一,你别把自己太当海归看,我的意思是,你别觉得我在国外学这个,学那个,我有很高的技术。真不是那样,你有很多的劣势。我老说,中国企业家不需要多少氧气,不需要多少水就能生存的很好,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海归回来一定要放下身段,自己就是一个土鳖。

  第二个,我们在做的时候不要丧失信心,我们是中西两种文化都有的海归,千万不要丢掉这点。海归刚开始可能需要很多氧气和水,他可能容易死。但是过了这个期间,他并没有做的很大,这得益于我们在国外接受的推理,这些方面是很好的。这个学费你一定要交,你开始碰到困难也别觉得怎么样,所有人都会跟你一样,都会碰到很痛苦的方面。这是个人的方面,还有比较大的环境方面,我们有些是可以改的,有些不能改你就要学会怎么能够包容那些东西,跟国外肯定不一样。我们知道食品安全、交通和空气污染。这些东西有机会我会出来说,我们做海归要说这些事,但是你要理解中国的大环境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改变。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的护照目前不在我手上,被扣在公安局里,原因是我们公司想从海淀区搬到朝阳区,北京市因为税收的问题,各个区的区长不希望你搬,后来北京市领导做我的工作,说别搬了,你就在海淀区做吧,其他的东西我们都给你办。我去办签证延期的时候,公安局打电话说你们公司在哪儿?我说在朝阳区,后来说你们是非法异地经营。我一说这个事,可能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家都碰到这个问题,这就是中国现实的情况。我觉得这个我们要考虑到这就是现实,你发发牢骚可以,但是还是要想办法解决。我的心路历程从开始特别阳光,后来逐渐有点愤青,有点失望,有点困惑。现在我可以在我周围的小环境我能够做一点贡献,包括教育和中美民间外交海归还是可以做一些贡献,除了自己的事业发展,你还可以找到一些自己的作用。

  汤敏:说明我刚才的战略是对的,通过PK的方式能够把他们更精彩,更深层的体会挖掘出来。

  提问:我是来自清华大学的,我想问刘科博士一个问题,刘科部长写了一本书,怎么看待这个情况?

  提问:问一下北极光的哥们,你知道投资推特风险投资家也在北京,您觉得他作为是一个ABC然后在中国寻找机会,你觉得这样VC比较在中国寻找机会的时候,你觉得您的优势是什么?或者您的劣势是什么?那帮非常有能量他们与您同台竞争,你觉得可以从对方身上学到什么东西?

  提问:我想问邓锋先生,我是办民营医院的,我的硕士是工作之后才读的,我也算是半个土鳖的创业者。我想请问我们现在政府对民营医院有很好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做医院,我自己2007年做了一个医院在香港借壳上市,现在我想独立出来,带着我的团队,不知道邓锋先生能不能投资于我们的项目。谢谢。

  汤敏:谢谢,先请刘科回答。

  刘科:我想刚才的问题比较具体,我会简单提一下。是的,我当初写了一本书《氢气的制造》,小布什在十年提到,2015年美国都会开燃料电池车,放出来的污染物就是水蒸气,现在看来这是一个梦,不可能实现。我说更大的一点,我需要在整个能源领域和环境领域,我记得几年前在北京开过全球世界能源大会,当时国家的领导人都参加了。今天包括在清洁能源这一块也会有很多的,不管是政策上还是投资上的,这个问题比较大。我个人有一点觉得比较清楚,当今世界刚才讲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类发展和环境资源的限制问题,我们在座有做金融和搞各个学科的,这个领域很大,大家对这个感兴趣我推荐大家读《石油战争》。我再简单说一点,美国这边有一个战略东移,美国在这边同一天宣布能源独立的同时,也同一天宣布战略东移,美国能源独立现在基本上可以实现了。美国能源能够自给,主要依靠两个技术的进步,一是近年来刚才张辉也提到美国页岩气的发展,整个对每个能源能起很大的贡献。另外还有一个大家不太注意的,就是美国近年来发展的二氧化碳取油技术,德克萨斯很多老井用二氧化碳技术可以取油。他的能源独立本身围绕着他在中东的战略相对来讲不是那么重要。其实《石油战争》中写到一点,美国二战所有都是围绕着石油在布局。他现在有了这两大技术,包括美国现在很多制造业回流,因为他的天然气价格极其低廉,能源价格极其低廉,现在有一些制造业发现现在放在中国成本不一定比美国便宜。这都是大的趋势。

  我们中国现在发展非常大的制约因素就是能源和环境,能源和环境已经变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一块我希望我们海归大家能够有这方面思想的人,一起通过我们在海外学到的知识,更多为国家做贡献,为我们天更蓝、水更清做贡献。

  邓锋:我回答刚才两个跟投资相关的问题,虽然A这个ABC比我们年轻,但是我们觉得我们也有能量,也是工作很努力的,所以我说这个话不是为我自己,整个中国风险投资的团队比美国硅谷风险投资团队工作更辛苦,更勤劳。第二,投资是很本土的生意,尤其是做风险投资跟PE不太一样,风险投资属于早期,做早期你必须得住在那儿,不能来回跑,必须对当地的文化和网络非常好才行,你要了解很清楚,你网络多才可以,所以这是为什么硅谷过去讲,我就投硅谷。中国风险投资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做的比美国做的好,最后在中国做风险投资就是中国做的好的,就是中国本土自己的。当时像我们这样,比如在国外学习过,工作过,拿的也是国外的钱,但是一定是中国的文化。其实你看北京现在所有做的好的都是这样,也包括那些特别本土的风投,包括创新投等等。

  回到刚才女士提的关于民营医院的问题,整个在中国,我们叫健康医疗和生命科学方面的机会到了,现在看到未来十年、十五年或二十年的时间里,都是大趋势。包括制药、医疗服务、医疗仪器等等,还有其他相关的行业都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这确实是政府医疗方面改革带来新的机会,这是好的方面。对于企业家来说,你一方面要看行业里有没有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市场的竞争下你能不能做得好。千万别依赖政府对这个行业支持了,我就能做好。我们发现很多太过多依赖于政府的支持,丧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你最后输给有竞争能力的同行,或者政府的政策稍微有一些改变,资助力度不是那么大,甚至政府换一个领导,你会发生问题。我实话实说,真正企业成功,必要条件是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核心竞争力一定不是依赖于政府的支持上。

  提问:请问刘科先生,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困境,比如说风能产能的严重过剩、太阳能面临着欧美“双反”,储能技术存在很多争议和不如意的地方。请问刘科先生以后无论制定产业战略和政策,如何能打破这种僵局,今后能够促进这个产业更好的发展。第二个问题,请您简略介绍一下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目前所从事的工作。

  提问:我想请问邓锋先生,刚才分享过去几年经历和挑战,未来三五年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提问:我想请问吴江院长,我注意到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如果学科学技术,可能回国创新的力度和支持会比较大,学习社会科学或者公共政策这方面的人员,在创业上,如何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有没有在这方面有一些思考跟大家分享。

  刘科: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具体,但是总体来讲刚才张辉也谈到,我们希望我们海归和千人计划积极参与一些行业的发展战略。我们国家这几年确实太阳能、风能这块有一些过剩,我去年在洛杉矶在全世界参加太阳能的企业,以低成本来倾销,我看到很心痛,这是比较大的课题,我不想具体讲。有一点,我们回来这么多千人计划和这么多海归,利用我们在海外学到一些知识,积极参加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言献策,这样事情尽量少重复。回到前面关于千人计划评审的问题,我呼吁多引进工业界人才,包括有管理经验、有投资经验的企业家,或者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这一块回来以后更多也是为国家的产业政策能够积极建言献策,能够在我们发展过程中调整完善。

  邓锋:挑战也是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从中观的角度或者在宏观的角度,挑战还是相当大的,几个方面:第一个,你们会发现我的很多投资的企业在人才方面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招聘人才有很大的问题。劳动力成本,特别是相对教育不是高的劳动成本,过去几年迅速上涨,未来几年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国企和民企竞争当中,国企越来越强势。,大家注意一下中国几家银行过去几年上半年利润占到所有上市公司利润50%以上,我认为在过去几年走向一个不好的方向。还有政府可能过多的干预经验,我不是说政府不应该有干预,过多的干预经济都是挑战。我也想强调一下,还是有机会的,机会在哪儿?我们越来越看到,中国高科技企业能够逐渐走向世界,原来中国出口的消费类或者这些东西会继续存在,我们现在投资了一些包括千人计划人才回来所创造的高科技企业,,也看到他们的趋势,已经逐渐不简简单单是进口替代,而且真正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上这个趋势越来越大。包括在科技医药仪器、生命科学等等,这个是我们海归创业巨大的未来一个机会。

  吴江:你说这个问题对于当前引进人才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对于千人计划主要还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一些专家,创新创业技术性比较强。对于社会科学引进相对比较少,但也不是没有,比如说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他就是搞公共政策的,他也是千人计划的。另一方面,也有一个评价尺度的问题,社会科学很难用它的成果来做一些比较客观的评价,我们现在很多科学很多出评价院士是一个道理。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社会科学发展这一块,怎么能增强对国家的咨询作用,起到一种智库的作用。现在美国大概2800多个主要是公共政策方面的智库,这个智库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我们国家400多家绝大多数都是国有的,或者是政府办的,这里面有一个民营创业建立智库,咨询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海外回来能够多在社会科学方面、公共政策方面通过一些智库的作用来创业,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一些咨询,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张辉:我想补充一些信息,刚才有人提到千人计划评审方面,还有我们吸引人才方面的举措。第一个,国家千人计划层次增加了一些项目,比如说青年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是重点推出的计划,希望引进30到40岁之间,博士后或者在国外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才,这批人是真的出科研成果,我们可以大力引进。还有一个,我们有一个短期千人计划,回来工作三个月,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国际的合作,也鼓励更多的人或多或少能够参与科研里面来,要回国两三个月也行,也可以更多来参与申请千人计划。另外,还新来是外国人千人计划,纯外地外国籍专家也可以申报千人计划。近年来为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针对创业的话,我们现在刚刚开始了千人计划创业大赛,这个创业大赛申请人是指人在国外,现在有创业计划,来申请创业大赛。通过创业大赛评审成功回国创业,创业一两年有些成绩出来以后,可以正式申报我们国家的千人计划,我们从各个方面吸引和鼓励中国的人才回国。还有包括各地、各省千人计划,包括浙江、江苏、广东的千人计划,我们引进人才的方式会越来越多,我们鼓励更多的海归能够更多的创业服务。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咱们四位专家他们从各方面来回答了我们提出的很多问题,我觉得我们总结两条:第一条,未来我们机会会越来越多,不仅是千人计划,还有万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外国专家千人计划,总的来说机会非常多。第二条,邓锋说的话,大家准备好向善,你要是人才,要想作贡献,要想把自己企业和自己的事情做好,要做好向善的准备,希望大家从这里头得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做好这样的准备。今天我们这一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投稿到该栏目 | 展会入驻

找展会信息,就上Vanzol.Com

也许您感兴趣 更多
会展视频更多
关于Homelife全球系列展 Homelife全球系列展布局波兰、土耳其、南非、约旦、巴西、哈萨克斯坦、埃及、阿联酋、印度九个市场
2016年第十四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 时间: 2016年6月18日-21日 地点: 福建省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规模: 10万平
第十八届DMP东莞国际模具及金属加工展 第十八届DMP东莞国际橡塑胶及包装展 18thDMPChinaDongguanInternationalMouldandMetalworkingExhi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