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简称“加博会”)今年已经走到了第九个年头。坊间有“九九归一”的说法。“九九归一”,不是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是一种升华,一种再造,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经过九年的打磨,加博会不断推陈出新。九年来,加博会扩大了展会规模,调整了展会档期,创新了展区设置,组建了专业办展队伍……特别是自2015年创造性推出了“1+6”展区设置(1个主题展+6个专业展)以来,展会规模不断扩大,成效日益提升,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加速推进,日益走上成熟办展之路。
在200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里,加工贸易企业的处境可谓“水深火热”。艰难时势造就了加博会,广东外经贸战线工作者和广大加工贸易企业用双手一砖一瓦创造了加博会。
加博会有哪些作用?加博会执行秘书长陈仲球对记者表示,加博会最重要的作用无非三个:帮助企业解决自主营销渠道、自主品牌、自主研发三大难题。
针对加工贸易产品物美价廉,但缺乏自主市场营销渠道的问题,加博会着力为参展企业提供与国内外采购商对接的平台。历年来,组委会都力邀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等国家级商协会,全国百强连锁企业、全国百货50强企业以及全国批发龙头企业到会采购。近两年来,组委会还重点邀请沃尔玛、家乐福、特易购、易初莲花等国际采购巨头,不断壮大展会采购阵营。还通过举办座谈会、论坛、对话会等活动,设立采购洽谈专区和拓展销售咨询服务站等功能区,指导企业开拓市场。
此外,为了帮助加工贸易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营销,加博会还专门开辟了电子商务专区,举办微商城推介会等,邀请亚马逊、ebay、阿里巴巴、京东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参会,加快加工贸易产品“网上行”。通过加博会,不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能够面对面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洽谈对象,有力促进了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大对接、大交易、大采购,实现产销双方的无缝对接。
针对加工贸易企业缺乏自主品牌的问题,加博会作为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大型展会,主动帮助参会企业梳理、整合、匹配相关资源,在展会现场设计了国际标准T台,免费提供给参展企业开展新品发布活动,成为展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会还配套举办加工贸易高峰论坛、专题辅导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在品牌经营方面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特别是加博会作为全国知名的展会平台,为参展企业借机宣传品牌形象,扩大自主品牌影响力提供了巨大舞台。
比如,连续六届参展加博会的“铁杆粉丝”——时代集团,已经从一个代工的小手袋厂华丽变身为营收过亿元的香港上市公司,现已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成功开设超过85间销售店铺。据统计,目前加博会参展企业中,七成企业拥有了自主品牌,实现了从OEM到ODM再到OBM的华丽转型,呈现出质的变化。
针对加工贸易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近年来,加博会举办了加工贸易创新发展论坛、新品发布会、制造业+互联网峰会、国际智能手机及移动终端产业链峰会、工业设计国际高峰论坛、设计师之夜、跨境电商采购对接会、零供对接会、内外贸一体化对接交流会等一系列大型配套活动。通过展会论道,帮助加工贸易企业找到产品的发展方向;通过新品发布,帮助加工贸易企业找到研发设计的方向;通过展会的多元化交流,帮助加工贸易企业找到研发创新的人才,为加工贸易企业引领行业发展,促进技术、市场对接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7加博会上,5倍光学变焦镜组、上万元的定制手袋、香港政府指定采购的安全鞋、一键启动的悬空锅……一系列自主研发设计的创新产品悉数亮相,真实反映了加博会对加工贸易企业创新发展全方位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加工贸易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被人们贴上了“低质、低端、低价”的标签。然而,通过加博会的举办,一批又一批的优质自主品牌企业脱颖而出。比如,在前几年智能手机刚刚兴起的时候,公众所熟知的大多是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品牌。经过几年的发展,OPPO、vivo、金立等国产自主品牌不断崛起,不但与国际品牌分庭抗礼,而且大有赶超之势,成为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经典样板。
统计数据显示,加博会的荣兴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历史进程,是全国加工贸易企业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过去8年来,共有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的8000多家(次)企业参加展会;展示超过10万种我国加工贸易高端、终端消费产品,全面反映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水平;累计超过100万人次入场观展采购,其中,专业采购商15万人次,共达成商贸项目6.3万个,累计成交额5800多亿元,年均增长7.4%,对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创建品牌、自主研发设计、开拓营销渠道、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
过去8年来,加博会的展馆面积从4万平方米提升至6万平方米,增加了50%;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的加工贸易企业占比从53%提升至70%;参展企业的展品质量也大大提升,从一开始以展示代工产品为主,逐渐演变为屡屡获得重大国际奖项的“两自”产品。比如,德国“红点奖”“红星奖”“IF奖”,等等。企业的参展热情一届比一届高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
以加博会的举办地——全国加工贸易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城市东莞为例。通过加博会的引导带动作用,东莞加工贸易企业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9年的38.9%提升至2016年的40%以上;设立研发机构的加工贸易企业从84家增长至1596家,拥有自主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从988家提升至2001家,累计注册商标12000多件;ODM+OBM产品出口比重,从2009年的40.8%提升至74.6%,提高了33.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企业内销额从1541亿元提升至3547亿元,翻了一倍以上。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成果让人欣喜,也让人清醒地认识到加工贸易创新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在人们印象中,我国长期存在的内销产品与出口产品标准差异,导致内外销产品的质量差别。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升级,“让国内消费者享受与国际市场同质的产品,把消费留在国内”成为社会的共识。为此,“三同”工程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扩大内外销产品“三同”范围被列为今年政府重点工作。
2017加博会便首次引入“三同”产品概念,即参展产品与出口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一批“三同”认证企业和产品将同期在现场展示,进一步提升了加工贸易产品质高价优形象。加博会执行秘书长、东莞副市长黄庆辉便对记者表示,加博会作为促进加贸产品内销的国家级展会,将担当起推进“三同”工程的平台和载体,让更多的消费者通过展会深刻认识到“三同”产品及其意义。
很多曾参与当年筹备工作的人员现在回想起当年的场景,仍记忆犹新,感慨万千。
首届加博会的筹备工作,堪称中国会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决策到落实,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成功举办了第一次大会,盛况空前。加博会这个前所未有的平台立即得到了整个加工贸易行业的广泛认可,不但让广大加工贸易企业提振了信心,同时在政府部门的牵头下,加工贸易企业开始理性思考如何走出金融危机带来的困境,加快转型升级,抱团取暖,转危为机。
如今,经济危机的阴霾日渐消散,在新的经济形势和国家战略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加博会这个平台的定位和意义。加博会是一个很特殊的专业平台,它立足于服务加工贸易企业,助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同时,它是一个双向的平台,既面向国内市场,也面向国际市场。加博会的参展商多数为外贸出口型企业,专业化程度高,国际标准化程度高。加博会对于他们而言,已远远超越简单的“出口转内销”的商业模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提升国内销售业绩。
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加博会可以让更多国际标准的优质产品进入国内千家万户,提升消费水平和质量。随着境外各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外贸出口型企业加快自身转型升级,通过加博会接到更多国外订单,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博会和每年下半年的“海丝博览会”一起,已经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常重要的平台。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号)的要求,从2016年开始,加博会积极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主动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海外推广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近几年展会期间,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中国东盟农资商会、欧美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意大利商会、意大利外贸协会等多国重点商协会组织采购商到会采购,国际买家规模近2000人,6成以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今年加博会,国际买家更是大幅增长,欧美工商会、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等近20个境外机构将组团参会,国际买家达4200多人次,展会国际化特色进一步体现。特别是过去加工贸易企业主要给欧美传统市场生产贴牌产品,而现在这些企业有了自主品牌,通过这些国际买家进入“一带一路”新兴市场,跟过去以代工为主的出口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对于提升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利于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进程,更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
为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梯度转移的号召,每年加博会都会举办专门的加工贸易产业对接活动,累计为新疆、陕西、福建、湖南、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内蒙古等10多个省区,以及粤东西北地区等地市,设立了主题展区,举办梯度转移承接地商机推介会,基本覆盖了国内中西部地区,让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地有了交流展示的机会,成为助力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有效平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去年10月21日,在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主办的“2016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年度发布会暨高端学术论坛”上,东莞荣获2015年“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证书,全国排名第三位。
东莞会展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自1990年成功举办“东莞改革开放十年成果展示会”以来,东莞会展业迄今已走过了27个年头。近年来,以“漫博会”“加博会”“台博会”“海丝博览会”“名家具展”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规格大型展会在东莞轮番上演,带动东莞众多产业迸发出新的活力。据东莞市商务局统计,东莞每年举办较具规模的展会60场左右,相当于每6天就有一个成规模的展会。
无论是哪个展会,市场化是衡量这个展会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加博会的市场化步伐也在不断加快。陈仲球对记者说,2015年加博会便提出升级版的要求,对推动“三化”(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做了不少努力。他认为,近几届国外买家的增多、成交洽谈的提升,和这“三化”有很大的关系。
陈仲球透露,今年这一届,组委会更是委托了三家专业机构承办配套活动,包括箱包鞋帽展、智能手机产业大会、工业设计展。“现场情况来看,成效非常明显。这是因为,行业协会对他们会员企业非常了解,他们知道怎么做才会符合企业的要求。展会之前,他们便从买家对接、参展产品等会展方面的专业工作开始着手了。”陈仲球说。“委托专业机构和行业协会办展,这是国际展览会的经验,也补足了组委会专业化不足的困难”。
在加博会举办的前几年,组委会还没有掌握足够的市场资源,需要各界共同打造这个平台。经过9年积累,组委会的买家数据库已有一万多家的企业信息记录,这和近几年行业协会及专业机构的努力分不开。
陈仲球还透露,明年第十届加博会的市场化操作还会进一步改进。“初步研究决定,将加大某些环节的市场化步伐。例如对展商的收费。”陈仲球说。新参展的企业会收取部分费用,收费标准将进一步咨询调研。“实施适当收费后,展会的服务会有更好的提升,更体现了公平的要求。”陈仲球说。(来源:东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