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展会为抓手之一摆脱博彩业独大的局面是澳门既定的发展战略。澳门会展业因而迅疾发展,各类展会令人眼花缭乱。如去年下旬至今年2月,澳门世界遗产旅游博览会、澳门成人展、动漫博览会、国际美食博览会等就有几十个展会接迥而至。在珠澳同城逐步推进、横琴十字门中央CBD大型会展中心呼之欲出的背景下,两地应整合现有资源和市场要素,借助会展业,从战略高度打造珠澳同城的黄金增长极。
会展经济,在一个城市虽然很难据绝对主导地位,但其所致的乘数效应是众所周知的。以广州为例,广交会每年给广州带来经济收益将近400亿元,除通过展览为“中国制造”找到了海量国际买家以外,直接拉动了交通、酒店、餐饮行业等近20个产业链,对广州经济的拉动系数约为1:14。又如浙江的义乌小商品博览会,产品辐射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早已晋升为国际性展会,成为义乌乃至浙江的一张名片。
会展这个被誉为“印钞机”、“城市面包”的朝阳产业,自然为珠澳人所青睐垂爱,但现实并非理想中美丽。十多年来,珠澳会展业呈现不均衡发展格局——澳门强珠海弱且两地资源互动处于浅表之局。
起步于2001年,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会展经济,成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突破口。经过多年的积淀,澳门会展业一路高歌猛进。数据显示,澳门2012年共举办会展1022项,与会人数161万多人次,比上一年增加26%,吸引了来自港澳台地区、葡语系以及欧洲等众多国家、地区买家与卖家的参与。然而,颇为遗憾的是,这些展会并未能更广泛吸引珠中江乃至内地企业集群式参与,展会所固有的吸附效应未能纵深凸显。究其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一是产业先天性的缺陷,澳门城市规模较小、产业结构欠缺多元化,二是澳门的展会大多得益于澳门政府主导与会展产业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会展内在的驱动力并不强。
濠江对岸的珠海,除两年一度的航展外,十年会展业几乎处于发展停滞状态。“没有一个场地拿得出手”。目前珠海展馆设施主要是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中心,虽然号称占地面积有130万平方米大,但对于其他普通展览来讲只有5万平方米的展馆可以利用。更为被动的是,珠海发展会展业面临着报关等诸多制度障碍。比如,去年珠海曾举办了“两岸四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澳门参展商要带传统的手信来珠海,由于没有和海关等部门协调好,大批的传统手信带不过境,最终只能托水客带过关。
当然,眼下的珠澳合作正自上而下推进,发展会展业正迎来黄金般的发展机遇。前不久珠海市政府专门出台了会展业发展规划和专项扶持政策,期望到2020年,会展业产值达36亿元、拉动旅游消费93亿元等目标。更令人欣慰的是,继投资将超500亿元的横琴长隆项目首期已投入使用——带来数百万级的人流后,今年10月,十字门中央商务区内的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将正式投入运营,作为珠江口西岸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大型综合体,其会展商务组团将成为珠江口西岸产业走向澳门走向国际、融入世界的重要平台。在2016年港珠澳大桥开通后,交通瓶颈破解,这个平台与港澳的会展资源足可一体化驱动与深度关联。借助会展业,珠澳同城打造经济黄金增长极并非虚妄。
珠澳同求会展业,在微观层面当然有竞争,但若着眼于国际市场,两地合作的空间更大。两地若联动,不仅可规避市场存量内耗,更能扩大市场增量。矩阵式会展布局的产业吸附效应当然远胜零星据点式的吸附效应。以会展业聚集水平最高、有“会展王国”之称的德国为例,德国约有22个展览场馆布局在不同城市间,100家会展公司,每年举办国际性商展200多个,年营业额高达近30亿欧元,但会展公司之间很少有类似“你抢了我的饭碗”之纷争,因为彼此之间着眼的是国际性市场,吸附的是国际范围内的参展商。德国的杜塞尔多夫与科隆在一个小时的车程内,但两个城市大展会无数,对于参展商而言,这不是会展资源的重复浪费,反而是这个成型的会展经济圈,能满足不同产业寻找各自国际买家的需求。
珠澳会展业如何一体化联动发展?首先,两地要以共同体的眼光,出台一整套的联动规划与制度设计:借助横琴开发的东风,两地可在横琴设立会展产业园;两地政府可按比例共同出资,在横琴成立扶持会展业壮大的专项资金;在会展物料通关上,双方应简化程序、开设通关“绿色通道”。其次,鼓励两地民间资源先行交互,比如,若十字门中央商务区举办全球奢侈品展、全球钟表展等,珠海可委托澳门展览协会与专业会展商直接打通葡语系乃至欧美的市场,联系卖家,而珠海可联络发动内地买家。
综观珠江东西两岸,深圳有深交会,广州有广交会,东莞有外博会,好不热闹!珠澳若能全球范围内联袂打造层出不穷的世界级特色展会,则珠澳同城不仅有了一张真名片,更有一根测试合作冷暖的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