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 记者 孙超逸
早上,作为观众的你站在展馆门口,从容地点开手机上的APP应用,就可以尽知展品信息,哪些受到专家推荐,在展馆的哪个位置……傍晚,身为展商的你走出展馆,没有“大包小裹”的拖累,打开手机就能知道有多少人对你的产品感兴趣……这些不是想象,将于今年4月举办的中国制冷展上,它们将成为现实。
制冷展的智能化,是北京展会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各地普遍简化会展活动。据《2013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对国展中心、农展馆、
国家会议中心等7个主要展馆的统计,去年7家展馆的展会较2012年下降11%。而就在国内部分会展企业遭遇“寒冬”警告之时,北京会展企业有的开始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有的则转变市场定位,在压力下走上了积极转型、服务升级的道路。
展览也能“聪明”起来
10万余平方米的制冷展要多少工作人员?答案是10个;制冷展的展位需要提前多长时间预订?答案是一年……就在不少展会的展览面积缩水之时,中国制冷展却逆向宣布再次扩大展览面积,从去年的9万平方米增加到10万6千平方米。
依靠的是什么?作为展览主办方,北京贸促会国际展览中心副总经理周景龙说出两个字“转型”。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转型是必然选择。”周景龙说,厂家与客商之间的产品信息早已无障碍沟通,展览仅靠新品,已经很难吸引注意力。
互联网时代,参展商需要的是尖端新产品的展示机会,与潜在客户的面对面交流机会;专业观众则需要特定产品的信息、与目标产品生产企业的沟通。如何实现供需之间的对接?周景龙将目光锁定在大数据应用和移动互联网技术。
现在,制冷展上的3.3万多件产品全部实现在线查询,10万余展商与专业观众的信息都已经纳入数据库。借助手机,专业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注册,随心“标注”意向产品,直接获得生产厂家信息……同样借助大数据应用,参展商可以随时看到:茫茫人群中哪个人“收藏”了自己的展品信息,来自哪个国家,是什么职务、联系方式是什么……
大数据让原本显得枯燥的工业展览“聪明”了起来。“对于展商而言,这些数据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周景龙告诉记者,虽然中国制冷展只是一个展示会而非交易会,无法严谨统计由此带来的商业交易规模,但从想要一个展位需要提前一年预订的火爆情况看,魅力已经显现。
甩掉“政府依赖症”
2013年,北京人熟悉的国贸展厅被改建成了商业区,北京国贸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没了自己的展厅。而这正成了公司转型的机会。一年来,他们由一家有实体展馆的会展企业变成了会展服务企业,从收展馆租金变为挣展商佣金。
“以往,我们承接的政府展览会议超过三分之一,如今基本都是商业会展。”总经理孙国伟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不少政府会议会展都被裁撤和缩减,而这正赶上国贸展厅改建。
没了“大本营”,传统的优势业务又大受影响,公司上上下下一度充满忧虑。
怎么办?孙国伟一咬牙,干脆重新定位—不再主动承接政府类的展览会议,主要承办消费、生活、教育领域的展览,同时把业务触角伸向外埠,到山东济南、河南郑州等地承办展会。
依靠“国贸会展”的品牌,公司不但顺利地接下了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外埠项目,并且随着在蟹岛和光耀东方的两个承租场地先后投入使用,北京本地商业展览项目也陆续上门。
“现在政府展会只是我们业务的一小部分。”孙国伟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今年公司不论是会展数量还是收入都有望超过以往。在政策倒逼下,企业不但摆脱了“政府依赖症”,还找到了更广阔的天空。
多项举措助力会展业转型
“北京会展业升级转型是大势所趋,是会展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贸促会副会长刘洋介绍,为了促进本市会展企业转型发展,今年北京市贸促会和北京国际会展业协会将推出多项措施。
今年,北京市贸促会和北京国际会展业协会将进一步加强对本市会展行业的公共服务。例如,加大会展业公共服务网站和数据库的建设,让公众和企业随时随地了解到北京要举办哪些展会,并可以便捷地参会注册。
与此同时,贸促会还将促进北京的会展行业的“走出去”“引进来”。今年,国际钟表展等一系列国际高端展会将做客北京,北辰会展等展会企业也将到国外承办展会业务。
“我们正在和市商务、税务、海关等相关部门一同研究,让北京会展企业通关更为便捷,并减轻部分税负。”刘洋还透露。